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俊侠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难题:许多学生畏惧写作文,怕写作文,并为此而苦恼。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积累生活材料,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不断阅读课内外优秀作品,丰富头脑,积累知识,并使学生多实践、体会、勤练笔、勤积累。
关键词:阅读 生活 练笔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它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阅读还可以吸收和学习大家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思想上的积累,提高透视生活现象的品位。而朱自清先生也说“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阅读要有量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多于课本教材的篇目,以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阅读的量的标准。原则上学生的阅读量应坚持每天读二至三篇短文,每学期应阅读两部中(长)篇为好。
(二)阅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获取阅读的对象,因为学生自己获取的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文章,而有了兴趣进行的阅读就容易产生共鸣,产生良好的语感体验。在多读指导中,要注意阅读的系统性与自由性相结合,侧重于自由性的原则。
(三)阅读要讲究方法。教师首先要有选择地把精品提供给学生,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其次,要让学生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的还要做专题性或研究性阅读。再次,“善读”应有一个阅读程式的培养,即感知语言――理解作品――学会审美。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学生多观察、体味生活,触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写作或为有源之水。
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由个别到一般,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情感的概括。这种概括越广泛就越具有典型意义,就越能引起共鸣。
三、练笔是提高的途径
阅读是感性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到阅读过程的基础作用,又要认识到写作过程的促进作用。从教育实践看,写作过程和阅读过程是一个逆向运思的过程;从思维的过程看,阅读过程:语言感知――情感体验――意蕴深究,写作过程:感悟――情感反应――形式表达;从思维的方向看,阅读过程以集中思维为主,而写作过程以发散思维为主。因此,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就能使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写作的能力。
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