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彧
摘要:如何打破一潭死水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取决于教师能否灵活地使用教材,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否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
关键词:用活教材 激活思维 调活气氛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审美过程,许多美文佳作都是作者精心营构出来的情感世界,应该对学生具有极大
的吸引力。但是,许多学生却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倦感。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马上改变这种现状。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关键是让语文教学“活”起来,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首跳动的旋律,一首动人的诗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依托文本,用活教材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文本,灵活运用教材。
(一)抓住文本,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叠字、叠词、叠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之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应努力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点,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主旨,从而给予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的机会。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对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俯拾即是。如欣赏小说,要善于抓住情节的多元发展态势,通过猜测、构想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是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人物命运的未来发展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身为小公务员的二姐夫是如何继续着他的发财美梦的?父亲又是如何向不知情的家人解释叔叔的长久不归的?于勒的将来又会怎样呢?《范进中举》中,范进赶考几天中家里的生活情况如何?《孔乙己》中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他最后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关注学生,激活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发现去思考。而我们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依赖性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个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从何提问:要么是无选择无重点地问,要么是书上现存的思考题。更有甚者,认为:语文一看就懂了,似乎没什么疑难。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如何指导学生质疑,首先是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其次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①利用关键词发问;②按照文体特点质疑;③通过比较来质疑;④从文章题目来发问。诚然,质疑是教给学生探究课文的方法,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学生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向“不教”的理想境界迈出了一步。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这句话的内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设疑的:①站着喝酒说明了什么?②穿长衫说明了什么?③既“站着喝酒又穿长衫”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了什么?④“唯一”说明什么?这样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去研读品味,从而认识到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认识到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及思想面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应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 篮,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三、创设情境,调活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积极或成就心理满足的教学氛围和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广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情”和“境”的融合,更适于创设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在课前播放优美的音乐,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堂有关的碟片,融视听为一体,用优美的音乐和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来,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创造一个美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讲解《沁园春・雪》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国之春”的歌曲,再配上有关北国风雪的画面,可谓融视听于一体,展现了北国冰雪的世界,可引起学生无穷的遐想,想象到北国漫天飞舞的雪花和漫无边际的冰雪世界,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学生学习诗词烘托一种氛围,为学好本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背诵诗词、理解诗词奠定感性基础。可见在授课前创设情境很重要,一个浓郁的诗化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去。
教师还可利用课文本身具有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威尼斯商人》一文,围绕着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是否照约执行割一磅肉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特别适合学生表演。贪婪、阴险、冷酷、凶残的夏洛克,聪明、机智、善良、崇尚正义的鲍西亚,慷慨仁义、忠于友谊的安东尼奥等人的性格特点在学生的表演中逐一显现。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研读的,所以,表演是成功的。通过表演,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水到渠成。在枯燥的说明文教学中,创设表演情境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核舟记》里空间位置的说明是一难点,先让学生自习课文,再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的画面,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画面,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读课文后,相互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笑声中、表演中学习语文,收到极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灵活运用教材,创设语文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引入“激活”机制,能有效地改变机械、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教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