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庆勋
摘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关键词:兴趣 多媒体 主体作用 组织活动 语言幽默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下在这些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七年级下册《天鹅》一课,主要是写天鹅的优雅美丽以及它高贵自由的品性,表达出作者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课文中所提及天鹅是绝大多数学生未曾亲眼见过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于是,我收集了大量有关天鹅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天鹅多角度、多侧面的高雅美丽,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
二、发挥主体作用激趣
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课文《北京的立交桥》这篇课文时,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发动同学们都来动手动脑,一起查找资料,把课文的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北京的各式立交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立交桥的多种功能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同学们看着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的劳动果实,是那么认真、专心,是那么兴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储存,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组织活动激趣
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产生一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感觉,也切实感到学习语文是有用的。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中心,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活动,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四、语言幽默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