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颜庭学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散文或小说阅读,关于“景物”的鉴赏可以说是非考不可。下面笔者将“景物”考查点逐一列出,以期同学们对此类题能“胸有丘壑”,取得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分。
  
  一、景物“特征”型
  
  [知识储备]
  此类题型实质是考查景物形象。需要储备的一些术语有: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萧瑟、寂静、凄清、辽阔和浩渺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段描写的景物或环境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①抓住诗文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画面还原。
  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优美恬静……注意准确选用储备的术语来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
  ③根据试题要求,结合概括出来的氛围特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试题回放]
  例:2008年宁夏卷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蔡肇《题李世南画扇》)(5分)
  
  [答案示例]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二、景物“技巧”型
  [知识储备]
  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修辞类:比喻、比拟、夸张、借代,主要作用为生动形象;排比、反复、反问,主要作用为加强气势;对比,作用为突出强调:设问,作用为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对偶(叠词),作用为对仗工整,音节和谐等。
  ②表现手法类渲染、铺垫、烘托、衬托、反写、联想、想象和象征等。
  ③多种结合: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特别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空间结合(上下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侧面结合。
  ④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提问方式]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或运用何种修辞?这段(划线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或技巧等?从表达效果方面进行赏析等。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一个或几个),写具体景物一般先从修辞考虑,然后考虑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和白描;环境场面更要注意多种结合。②结合技巧具体说说诗文表现的内容。
  ③分析选用这种或几种技巧的好处和作用。
  ④这种技巧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试题回放]
  例1:2008年福建卷 13、文章表现了风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8分)(散文《吟风》)
  [答案示例]
  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徙”。写法上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例2:2008年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清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三、景物“作用”型
  [知识储备]
  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
  结构技巧:
  ①首段(句),作用一般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话题、为下文做铺垫、为全文营造气氛或奠定感情基调等。
  ②首段(句)后,作用一般有为下文对象做渲染、与下文内容做呼应等。
  ③中段(句)后,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④中段(句)后,作用一般是与上文呼应、逐步深化中心、丰富文章意蕴等。
  ⑤尾段作用一般有升华中心、深化主旨、总结上文、呼应开头或文题、卒章显志或画龙点睛、以景结情、委婉含蓄等。
  [提问方式]
  文中景物或环境有什么作用?文中景物或环境对文章主旨或人物或故事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①注意景物在文中的位置,点明结构技巧。
  ②准确说出起到何种或几种作用。
  ③联系文本具体景物或环境具体阐释对应内容。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题回放]
  例1: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
  烘托侯菊作用,写出侯菊要花轿早有打算,改装花轿烘托心灵手巧,出租花轿体现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例2:2008年四川卷《我爱水》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示例]
  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作用(4分)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四、景物“综合”题
  [知识储备]
  景物特点、描写技巧、结构技巧和景物作用的综合考查。
  [提问方式]
  一般这段文字描写有何技巧或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写它,或在这里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①点明写景的技巧和结构技巧。
  ②结合文本阐释内容。
  ③点明写景作用。
  [试题回放]
  2008年浙江卷《乌米》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答案示例]
  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③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鸟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五、景物“线索”题
  此类比较简单,不牵涉到知识储备,主要提问方式是本诗文以某景物为线索,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如2008年湖北卷《雾》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找到文眼或线索,一定要注意文章题目,时间与地点的转换。具体作用一般是“组织了哪些材料,贯穿全文,表达具体中心主旨”。答案构成是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答案示例]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1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