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入燕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相丹妮

  相丹妮小档案
   毕业于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高考成绩656分。浙江省嘉兴市文科状元,全省文科排名第34名,综合排名第40名。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系。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燕园情》
   北京大学,这座承载着几代人光荣与梦想的中国最高学府,对于我们向来是那么遥远,那么高高在上。而今我却站在她圣洁的土地上,感受未名湖的气息,感受博雅塔的高耸,感受作为一名北大学子的无比荣耀。正如谢冕先生在《永远的校园》里写的:“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的确,北大被赋予太多的历史使命,它在“戊戌变法”“兴学图强”的口号声中诞生,又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更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而今,北大在新中国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又一次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她用科技成果,用学术著作,进一步装点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如果可以,我想定要把北大作为我永远的校园。“北大人”这三个字是沉重的,一旦背负上这神圣的头衔,我们的使命就不仅仅是做个合格的大学生,而且还要做个将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北大人。都说世界上没有哪所大学能像北京大学一样,把一个国家的兴亡与学校的责任看得如此息息相关。这也许就是北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吧。西门前,是篆有“北京大学”四字的标志性匾额,漫步于民主楼前的小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古朴的建筑。我特别喜欢那些古建筑上的图案,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衬着明媚的阳光,琉璃瓦格外的耀眼,有一种让人想穿越历史的冲动。
   独自伫立在人来人往的三角地,蓦地有一种失落感。是迷茫也好,无助也罢,总之在这偌大的校园里,有时就会让人找不到归属感。但这至少让我明白了一点,大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特别是在北大,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机会。机会可以是上天赐予的,但把握住机会靠的却是自己。人这一生,也可以说是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寻找机会,进而在机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北大就是那么自由,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着你,但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作一个定位,因为现实把握在自己
  手中。
   任凭音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中徜徉,我只是默默地坐在一角。坦诚地讲,我不懂音乐,但我喜欢这种听交响乐的感觉,仿佛可以使全身的细胞都跟随韵律跳动,很舒展,很惬意。这就是北大,竟为这些刚刚抵达的新生举办一场音乐会。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产生超凡脱俗之感。而就在昨天,我却享受了中国男篮的巴特尔与一大群年轻人在篮球场上上演的灌篮盛宴。哦,这是我认识的张扬的北大,博大却充满朝气。大学之大,不在于她的校舍恢弘,而在于她的学术气度之大;大学之老,不在于她的历史悠久,而在于她的学术涵养之深。
   来到这里也不过一星期,实在没有太多的资格对它评头论足。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还在憧憬中的学弟学妹们,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丝鼓动。末了,对于我自己,只是希望能在这里遇见更多的名师高人,让自己学会做个有品味的人吧。
  
  语文老师唐兆基眼中的丹妮
  
   众所周知,学好语文,并不能指望于一时的突击,而是要靠长期的积累。相丹妮同学是深明此理的:从初中到高中,她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还积极参加了朗诵、辩论、征文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功底。但正如培养一名运动员,光有良好的体能还不够,还必须有高超的技能、“临门一脚”的功夫。进入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知识的梳理,以及临考前的系统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丹妮同学除了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地完成每日功课外,还自己找来了系统训练资料,通过跟同学切磋琢磨,向老师诘难发问,查阅工具书等方式,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正是这种博闻强识的功底,加上咬文嚼字的功夫,使她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0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