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习课上的三个境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焦文林

  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会拉开差距,但在自习课堂上拉开的距离更大。
  自习课有三个境界:入静、入定、入神。优秀学生必须修炼最高境界,即入神。
  入静。即管住“嘴”,不乱说话,这是进入学习状态的前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几次提到“静”字:“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信仰佛教的诗人王维的诗里,经常会见到“静”字,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道家哲学中“恬淡虚无”,“守虚极,至静笃”,“大道至简”等说的都是“静”。自习课上你必须保持“静”,如果有人走过窗前,你的目光就投向窗外,说明你还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
  入静有层次之分,慑于纪律和公德,走进自习课堂,管住嘴巴不说话,强迫入静,是低层次;自己劝导自己入静,是中层次;风生水不起(自然入静),是最高层次。
  入定。即管住“心”。一坐到座位上,就收心,不胡思乱想,过去的、将来的、高兴的、烦心的,统统置之九霄云外。这需要有驱除心魔的定力,这种定力是理想和学习动机的表现,需要一种执著于目标的信念强化它,需要一种向善向上的追求支撑它。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说:“志当存高远……绝情欲……忍屈伸,去细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因此,学生要坚定理想,在坚定理想的土壤中,生长出笃定的意志。入定需要排除杂念,心无旁骛。《金刚经》中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无所住”就是没有杂念,没有七情六欲的纷扰,“生其心”,即生真心、清静心、慈悲心等。
  入神。即全神贯注,旁若无人。学习到了入神的境界,就如醉在美酒佳酿中,如痴在花前圆月下,听不见铃声,看不见他人,废寝忘食,不忍释卷,这是乐学的境界。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经过精心的雕琢与修炼,志存高远的学子,便能成为翱翔天宇的金凤凰!
  (编辑 文 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4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