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五步制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翌娟
文学作品阅读一直都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从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可以看到,出题范围已明显加大,能力要求显著增强,给考生在表述空间上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然而,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文学作品阅读题上的得分较低,成绩不够理想。甚至一些考生面对文学作品阅读题时,常常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最后只是随随便便地写上一个答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做好文学作品阅读的复习备考?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观题呢?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提出“悟―析―找―括―述”五步走制胜策略,以便给同学们实质性的帮助。
第一步――整体感悟,全面理解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局部内容都是整体的局部,理解文章必须放眼全文,整体把握。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这其实是一种更高一层的思维要求。只有进行整体感悟,才能理清文章思路,全面理解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
例 (2007年北京卷第20题)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解析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到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并且需要考生对全文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站在全文的高度进行宏观把握,答案来自对原文的分析理解和沉淀。把握全文解答废题时必须注意两点:文中的“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人事皆发生在水边(原文第8段);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情品格(原文第9段)。和泪相关的含义亦有两层:一是从客观感受对象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爷爷的主观性情上来说,他有着“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哀之外的深重的爱”。水的外在与内在、泪的客观与主观,将其归纳概括便形成本题的四个要点:①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水)密切相关的;②鲜活、流动、有生命的;③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④浸润着深沉情感的。
第二步:析――分析题干,明确要求
题于是直接给答题指明方向的路标,分析好题干的指向,答题时就会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的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题的区域等隐性信息。所以,我们在解答文学作品阅读试题时,首先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
例 (2007年北京卷第21题)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题干的提示意味相当明显――“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显然,题目是问沅水在沈从文二十岁前和二十岁后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各具有怎样的意义。再参考“结合本文”的题干限制,我们便可从文中搜寻相关信息,答案也就不难写出了: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高考试题中常常有“最后一段”“本文结尾”“通观全文”“倒数第二段”等语言,这些都是题干的指向,抓住了这些,就能一下子切入答题段落,从而避免答题的盲目性。有时候,题干有多项要求,必须一一理清,明确要求。例如:“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这个题干实际上就包含了四个注意点:①摘抄现成词语,不可自己另造词语;②这些词语是散见于好几个文段或一个文段的好几个语句中;③要注意词语组合的逻辑性;④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其中只要有一个“点”没有注意到,答案就很可能有失准确与严密。
第三步:找――准确定位,捕捉信息
审读题干以后,就要看答案有可能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找到相对应的目标语句,这就是定位。定位准确了,捕捉信息就容易多了。目标语句是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警语句。
从捕捉信息的角度看,文章包含的各种信息中,有用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其余的大多是无用的信息。要有所取。必先有所舍。遇到无用信息时采用“眼跳法”,遇到有用信息时采用“眼定法”。由于目标语句与提问语句通常有程度不同的形似,所以视线应直奔文中具有形似特点的语句。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主观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难以理解的地方抽出相关材料,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例 (2007年湖南卷第19题)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解析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将内容区间准确定位在所提供材料的8~9段,锁定答题区域后,接着找关键语句。这两段先后出现了“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四个句子,表明鲁迅与刘半农关系的疏远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时间上的跨度由刘半农“到法国留学”延至“他回来时”“近几年来”。将与这三个时间段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即可得到疏远的原因。总之,目标语句确定了,就容易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答案。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第四步:括――优化整合,概括要点
文学作品主观阅读试题的解答,必须紧扣文本进行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表达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找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加以表达。
例 (2007年浙江卷第19题)作
者为什么说“在我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解析 这道题的现成答案在文中找不到,这就需要找到对应的有关语句,提取有效信息,重新加以整合。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本题对应的主要信息应该在材料的一、二两段。我们可以整合第一段中的“《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和第二段中“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等信息作答: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②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③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
优化整合不仅仅是“提取”,还包括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优化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中心主旨句移用法、关键语句或中心词组合法、综合分析――条分缕析法等,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从题干要求出发,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进行解答。
第五步:述――组织语言,准确表述
考生答题时必须认真组织好语言,这是答题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有关资料显示,考生在文学作品阅读题上的失分,其实不全在内容的理解上,而是出现在表述上。如果这些考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表述方法,许多分是不会丢掉的。因此把握表述原则,加强表述的规范性,是提高文学作品阅读题得分率的有效途径。
怎样才能做到准确表述呢?根据题目难易程度的不同,考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
1、直接提取。一般来说,一个阅读题的几道小题,至少有两道可以直接用原文中的文字来回答,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适当使用原文中的语句。
2、整合词句。对于需要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试题,其答案不只是涉及一个阅读区间,往往散见于全文的各个地方,需要考生有机地整合,有效地组织。这在上文已有阐述。
3、自己概括。有些试题原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考生对文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综合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
例 (2007年湖北卷第19题)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解析 这道题在文中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结合自己的感悟,就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提炼,归纳概括,组成句子。人物形象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联系人物的身份、职业以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文中语句“她不上二十岁,……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这段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的美丽、纯朴”。“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这段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的纯洁”。通过“她与他的对话,反映她是一个有灵性的姑娘”。所以,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美丽、纯朴、纯洁、灵性。文章主旨也可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需要注意的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时一定要联系原文,做到准确、完整、缜密、规范,切不可随心所欲地作答。
(编辑 文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5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