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成因及疏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林 姜 博

  【摘要】调查表明,高校的贫困生比一般的大学生群体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给贫困生的情绪和行为带来的巨大的影响,表现在攻击、倒退、固执和冷漠等。一旦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会给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高校贫困生心理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贫困学生 心理 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13-01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当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2004年3月17日,全国一级通缉犯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入法网。人们在庆幸追捕成功之余,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据调查,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比其他学生高出20%。贫困生抑郁状态普遍高于非贫困生,部分贫困生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为严重。有的学生甚至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生下来又不生在一个好人家;贫困学生普遍认为,穷,我们可以少吃一点,少穿一点,多努力一点,但心理的苦,想什么办法也解决不了。这说明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比经济问题要更严峻。因此,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1 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特点
  (1)外表争自尊,内心多自卑。
  (2)情绪忧郁、冷漠, 对生活缺乏激情。
  (3)向往但逃避着人际交往。
  (4)嫉妒偏激,怨天尤人
  (5)敏感、过度自我防御。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贫困大学生中出现的几种不良的心理之外,嫉妒、过度掩饰、感情脆弱等心理问题也比较常见,这里不再一一细述。
  
  2 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成因分析
  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除了个人因素以外,还与家庭、学校和所接触的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2.1 不良心理形成的外源性因素
  2.1.1 经济贫困
  贫困大学生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下岗职工的家庭,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上学倾尽了家庭的所有收入,有的还借了不少的外债,经济上的压力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承受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这种压力既是贫困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当他们的努力失败以后迅速形成自惭,自责心理甚至离校出走的重要因素。
  2.1.2 社会不良现象
  社会现状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物化的社会。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金钱为唯一追求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看到自己的同学有钱购买各种商品,穿名牌衣服,花钱阔气,无形中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但经济拮据又是事实,所以导致其心理失衡。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贫困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失去了很多竞争的机会,又没有父母可以依赖,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心理焦虑的程度也就更深。
  2.1.3 校园环境
  当前在大学校园存在学生消费的攀比现象。大学生中不时泛起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这无疑给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处理不好,会使贫困生因为心理失衡铤而走险。同时,在大学校园中,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这样一来,很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差,不会唱歌,跳舞,更谈不上会使用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的物品,变得自卑,敏感,脆弱 ,封闭,导致贫困生在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上一时难以适应。
  2.2 不良心理形成的内源性因素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和制约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有些贫困生过分地关注于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能正视自己,认为自己“穷”是一种耻辱。因此,有许多贫困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害怕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对有钱人产生仇恨,甚至怨恨自己父母,怨恨自己的家庭。因此,有些贫困生在物质贫困的同时忽略了对正确人生观的追求,让贫困的枷锁束缚,丧失青年人的远大理想和进取心。有人消极悲观,认为出生贫寒,注定一生贫寒;有人极端偏激,认为“为富必不仁”,形成了歪曲的价值观。
  2.3 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的疏导
  2.3.1 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切实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源头是经济贫困。因此,要解除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首要的就是要对贫困生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读书的学费等基本问题能得到保证。
  2.3.2 开设心理咨询,做好贫困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工作
  贫困生应正视现实,要自信,自强,自立。把因贫困导致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贫困生由于处在生活的“逆境”之中,容易引起其紧张,焦虑,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导致各种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只有把这种内在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才能恢复正常的理智状态,而心理咨询则是给予贫困生及时的心理疏导的最有效的渠道,通过交流讨论,提供建议等方式开启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及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以便把心里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出来。也可以指导,帮助他们,通过建立友谊,与自己的知心朋友倾诉内心的苦衷,使紧张情绪得以松弛,有助于他们良好心理的形成,健康心理的发展。
  2.3.3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体系
  贫困生作为一个面广,人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普遍关注。但这些帮助只是打开贫困大学生封闭心扉的外力,要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病关键还在个人。贫困生必须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到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要百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努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用知识和能力来武装自己,以自己能够有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能力为荣。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薇.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 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4).
  [3] 陈阳,常薇,李斌.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2).
  [4]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5] 李明敏.贫困生心理障碍原因分析与对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4).
  [6] 双雄,张鹏娟,惠周利,薛亚奎.贫困生心理探究与教育[J].华东学院学报.20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