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道平

  【摘要】一个人能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很高兴,成功的几率也就高。对于语言,特别是外语的学习是需要一个很强的意志了力和其它诸多因素的,所以学好外语更需要有兴趣做前提,否则就很难坚持学下去,更难学好了。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的学法指导、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兴趣培养 学法指导 教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98-02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97版)对兴趣这词是这样解释的:Interest is a state of wanting to learn or know about sb. or sth.在这个定义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wanting这个词,也就是从主观上主动要去做什么事,而不是被迫去做。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充满强烈的求知欲,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说过:“我记得我在在学校时期的性格,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兴趣在中学生的学习上甚为明显,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甚至对这个学科的老师感兴趣,他也会去学这门课程。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作为中国人,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让他们没有了兴趣,这以后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好英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它的途径有哪些呢?
  
  1 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做好对症下药的准备
  初一刚新接班的时候,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下调查,发现,以前学习过英语的占95%。我又问他们中有多少人对英语感兴趣,而结果只有25%左右。针对这种情况,我又具体问了他们为什么对英语不感兴趣,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英语不重要,不需好好学;二,英语太枯燥,没意思;三,记单词太难,句子不会读,靠死记硬背;四,中国人不用学英语,学了也没用。有了这些材料,我首先想办法消除他们的“英语无用论”。让他们知道发达国家的人们至少都会说英语,英语也是国际会议、商贸、重大活动等通用语言,不会英语,就不能走出国门,也不能与与世界交流,更别谈发展。
  
  2 课堂教学形式多变,力求引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一些英语了,而大部分学生都是一开始有点兴趣,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又加上英语在小学不算主科,大部分学生就对英语不重视,这就给初中英语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一定要多备学生、备教法。毕竟初一的学生还是处于少年儿童时期,这个时期孩子还是凭着兴趣去做一件事。一件事以前有没有使他扫兴过,还不是太关键,问题是这件事以后是否会再吸引他。我记得刚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精神状态不是太好,不怎么配合老师。因此我就设计了一个问名字的小游戏,当然游戏的设计也要遵循信息互补的原则,即教师在注意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还应把重点放在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上。我让他们每人画了一张自己朋友的图片,规定朋友只许是本班的,他们的兴致一下就来了。画完后让他们用 Who’s he/sheHow old is he/she What’s her/his name Is he/she …等提问,作对话。信息量大,对一些好生,鼓励其用所有会说的知识来作一个更长的对话,那样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游戏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发挥空间。
  当然,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还更要注意知识的掌握。因此,除了在利用课堂上做游戏、表演等形式活跃气氛外,还要想办法提高课堂信息量,为此,我改变教学模式,多次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主动性。当然它也要注意精心设计,注意整体性原则,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构成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时要顾及趣味性,也要顾及适时、适度,不能只顾花样多。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经常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其一,把自己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生活世界,去感知教材和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其二,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达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境界。例如,在教授ASKING THE WAY(JEFC Book I) 一课时,我使用多媒体教学,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先创设一个学校周边环境的情景,通过画面识认单词(教材中单词,及扩展词)把新知识呈现出来。再通过画面,创设真实情景,使学生实践-ASKING THE WAY功能句。这样一来,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语境更加形象话,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 加强学法指导,扫除学生学习障碍
  教学是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当前课改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学习模式有很多,如:讲授学习,发现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等。课标大力倡导的是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章兼中教授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其中很让他们害怕和后来造成学习障碍的就是单词的学习,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既省时又省力,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单词发音,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最后组织小组间竞赛。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同时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进生活。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发现,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并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提高学生的听课技巧也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能减轻学生课下学习的负担,让他们认为学习英语不是那么繁重的。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多说、多动,那样学生的精力就没有分散的余地。学生也就基本上能掌握当天的知识。还比如在学习单词上,我先让他们听课文或对话,自己先找出新单词,然后一个个说出来,由老师板书。为了帮助学生记单词,老师还要边板书边找学生找出字母组合和这个词的发音规律,读出这个单词。这样大部分学生积极配合老师思考。同时还要找另一些学生重读这个单词。整个教单词的过程要让许多同学跟着动起来,而不像以前让同学单纯地等候抄一下单词而已。

  4 立足课内,丰富课外
  现行的教材,特别是初一的英语教材,大部分知识点学生都在小学见过,虽掌握得不一定好,但学生却认为这不是新知识,也就不怎么感兴趣或愿意去学。这样,老师就要本着立足课内,丰富课外为原则,一方面要把课内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牢,另一方面要多讲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或用法。如:How are you? 这个简单的问候句,学生都会用 I’m fine. Thank you.来回答,但老师如只讲这一点,学生肯定认为没什么好学的,那么老师就告诉他, How are you?还可以用 What’s up,××来问。而答语呢,就更多了。如:I’m good/Ok./excellent/great/not bad.等来说,这样一来,拓宽了学生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分层次教学,把鼓励带进课堂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教学知识上,老师给学生制定的个人目标上,课堂教师提问上和布置作业上,老师给学生分的层次。因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一样,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也就有差别。作为教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就找他谈,给他订一个适合他的标准,让他觉得够得着,能实现,他就会去做。同时在课堂提问时也要有针对性,分层次提问。学生只要回答的好,就要及时鼓励,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给他们提出一个更高的标准,让他们有目标去学习。在练习上,我也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作业,只要每个学生写的合格,我就会在作业本上写个“Good”。通过这几种渠道,我认为给予了学生精神鼓励,并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就增强了自信心,也就会有兴趣去学英语。
  
  6 尊重每个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能够能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方法、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
  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要亲切、有耐心。这样学生就会接纳老师,也就基本上接纳了这门课,逐渐地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要是老师总高高在上,不能融合到学生中去,或者不尊重学生,学生只能是被迫地学,也就无兴趣可言了。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方面也要齐抓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好的新世纪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