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服装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耀红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出口国之一,但服装业发展较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特别是北方地区,服装业发展更为缓慢。本文从我国服装业发展状况入手,分析北方服装产业滞后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未能结合,优势不能互补,产业发展必然缓慢。指出,要加快北方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教育与服装产业相结合至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相辅相成,才能壮大,走共同发展之路。
关键词:服装产业 服装教育 服装造型设计 发展
引论
我国自古便有“衣冠王国”的美喻,古代中国造型大气、做工考究的服装曾是周边各国服装样式的主要来源。织造精美的服饰面料,也曾让世人为之惊叹。只是到了近现代,由于闭关自守的封建制度使得外敌有机可乘,近百年来的战争阻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致使服装领域的发展也缓慢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新国策,新外交的制定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大同起来。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各个行业开始整合发展,服装业也不例外。其中,服装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以东南沿海,江浙、广东福建为主。这是因为,改革后我国建立了特区制度,使得东南沿海率先与国际时尚接轨,新思维、新时尚很快融入其中。南方的轻纺业历来较为发达。门户的开放,使得纺织业如锦上添花。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衣”食、住的品质,多元化的服装产业至此由南而北,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
一、发达国家服装教育与产业的现状
在国外,服装业多元化的发展时间较长,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服装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从原材料的织造,到染整,从款式设计到服装制作,从服装产品宣传到营销贸易、物流等等,每个领域,每个细节,都是相互交错、缠绕,形成一个巨大的综合产业群。随着服装领域的扩大、从业人员的逐渐增多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技术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闻名世界的服装品牌,他们的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他们多数毕业于服装院校,或接受服装专门培训。服装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及东亚的日本、韩国,他们的服装教育业也相应发达。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相互支撑,相互依托,产学及研发的结合率达50%以上。
二、我国服装教育与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是依靠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加工为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弊端,虽然企业规模大、年产量大、但是服装设计水平低、缺乏以人体为依托的服装结构设计。企业忽视学校培养的服装技术人才,对服装造型设计人员的培养和重视程度不足。使用的技术人员,多为企业内部工作年限较长的一线工人。缺乏理论指导。自行研发产品能力薄弱,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以密集性劳动力生产为主。服装企业大多运行订单制作,来料、来样加工的生产模式,低成本的劳动力使用,赚取利润虽少但相对稳定的加工费用。在从短期看,不需要科班出身的服装技术人才为其服务,不接纳高品质的技术设计人才,服装企业同样也能有可观的效益,也能安逸发展。这就影响了服装技术教育与企业沟通的积极性。
三、北方服装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1.缺少自主产品
我国服装业在短短十几年内,迅速的崛起,走的不是靠创新自己的品牌,而是靠生产舶来品,贴牌加工国外品牌发展的。没在款式、造型设计上下功夫。也造成了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生产高档品牌服装、自己产品难以成名的事实原因。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海啸,很快蔓延到欧美各地,影响了各个行业,对于中国服装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很多国外的订单结束合同后,减少定量或不再续签合同;有的甚至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合同订单产品,使用各种手段,转嫁给中国服装企业因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中国服装企业承受着无可奈何的损失。其原因是服装产业一直是独自发展,眼光不够长远,未能很好的和服装教育结合,产品研发薄弱,缺乏高端竞争能力,过多依赖国外订单。虽然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但服装行业目前有竞争实力的国际品牌依然不多。
2.产业地区发展不够平衡。
东北、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多数轻纺工业的设置,是为了调和重工业人口性别差异而设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化,信息化,程序化的运用,使得性别差异不再是工业发展用工的主要矛盾,也使得北方原本就根植不深的服装产业渐趋衰退了。加之北方服装产业的固步自封,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缓慢前行。西北,西南地区处于内陆偏远地区,人口较少资源贫乏,轻重工业都不发达。所以服装发展也十分缓慢。(东北地区,以吉林省为例,整省的服装企业数量总和还未能超过上海地区。仅上海服装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就多达2000家。)多数服装企业中,技术部门的产品研发,始终停留在传统管理形式上。手段依然采用人工一款一样手工进行放样的落后方法,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据相关报到:服装业发达的国家。服装从款式设计、成衣制作到销售,新产品周期平均为2周。我国服装新产品研发平均是10周时间。在北方的中小型企业中,仅就制作样衣及修正时间需要2-3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四、北方服装教育与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方向
服装企业的长远发展及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内容是服装造型设计。服装造型设计是以结构设计为主的服装构成设计。它既是服装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又是服装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所以说要想提升服装的价值含量,服装设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与培养才至为关键。服装院校是培养服装人才的地方,要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所需,社会所要的人才。学校的当务之重是对人才方向的培养与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是闭门造车,应将服装产业的现状加以分析,找出重中之重,在全面培养人才的同时,着重培养服装造型设计人员,让他们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密切联系企业,紧密联系实际,才能推动服装业的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经济效益是第一位。耳目一新的款式,新颖合理的造型设计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会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企业希望任用成熟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带来更大更多的效益。于此同时才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企业一般不希望或没有能力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科班出身的服装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工作岗位,也是对服装教育质量最好的检验,但一般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往往在开始的工作岗位中,由于经验不足,并不能为企业创造太大的效益。
要改变目前服装产业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出发,寻找适当的方式,逐步的将服装产业和服装造型教育有机的结合。学校教育应该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和企业结合,逐步探求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思路,并高于企业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企业需求、训练学生把握市场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企业中去实践,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实践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快速的适应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
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走进企业,从服装企业主打产品构成、开发现状、市场分析入手。主要是针对对企业主打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进行访谈式调查,从中了解企业的对服装技术及人员的需求特点。
2.通过分析总结服装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特点,建立服装教育实训体系,和企业联合,模拟配合企业产品研发,通过品牌运作,直接和品牌企业设计部门交流,实际为企业开发新品牌进行前期策划、风格定位、款式开发、板型制作、工艺设计等核心技术进行开发研究,逐渐完善服装教育与企业的紧密结合。
3.通过联系企业,对服装进行模拟品牌实训,假题真做,真题真做等形式,使服装产业界能够认识到,服装企业真正发展壮大,就要和服装教育紧密结合,才能相互促进,才是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4.服装教育应与企业结合共同研发,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实力,硬化企业知名度。服装设计教育本身为了自身的发展,要密切注意市场流行,研究消费群体、消费观念、消费动态,便及时调整、更新服装造型设计的应用手段。在实践中,探索研究造型设计在服装产业中的应用方式。
5.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代替传统的手工制版、放样操作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提高服装的创新能力,缩短研发周期度。结合产业,解构创建服装造型技术新体系,以适应产业发展。
五、小结
服装产业的振兴之路离不开服装教育的支持,为了推动服装产业的发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我国服装教育与产业结合探索一条新的思路与途径。这在经济发展不够平衡,服装产业落后的北方,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的平衡发展。服装本身就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应用学科,完善服装产学结合化进程,让服装创造更大价值,是服装教育与服装产业共同的期盼。
作者:韩耀红 长春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1973年4月硕士讲师河南邓州人
参考文献
(1)张文斌 主编服装结构设计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5
(2)卓开霞 主编女时装设计与技术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8
(3)刘晓刚 主编服装设计实务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
(4)刘晓刚 主编品牌服装设计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