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荷花淀》的散文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燕

  [摘要]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经典作品,以诗情画意和革命乐观主义而著称。这篇充满着浓浓诗意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散文美感,在解放区的文学园地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散文美 结构 意境 语音
  
  孙犁是一位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独具艺术魅力,他将散文的特点巧妙地融入小说创作中,勾勒出一幅幅充满诗情又舒缓自如的画卷。孙犁的这种散文化小说形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关系错综纠结的格局,形成了一种严谨缜密,又轻巧灵活的格局。孙犁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离奇,而是集中描写生活的某一片段,人物,侧面或场景,善于选择与人物性格相关的生活片段,灵活自如地加以穿插,使人物的性格命运,生活片段和作者的议论融为一体,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活泼生动的特点。下面就从《荷花淀》的结构、意境和语言三个方面分析它是如何体现散文美的。
  
  一、散文化的结构
  
  金梅在论述孙犁小说的结构时说:“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与那些比较讲究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以这种连贯性作为作品主要骨架和结构手段的小说家不同,他在取材谋篇和布局结构时,着重的是一个‘情’字――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就是说,在孙犁,首先是有情而发和为情而发。其次,一切情节和细节的选择和安排,又都围绕着作者所要表现的某一种具体情感的线路,以能否表现出和是否充分地表现了这种情感作为定夺取舍的准绳。”孙犁的作品之所以具有个性鲜明的风格,原因之一就在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散文化的小说。《荷花淀》是用第三人称写出的小说,它所要着重表现的,是青年妇女在革命战争年代,顾大局、识大体,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爱情融会于民族大义之中,作品富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及其特有的表现方式。《荷花淀》里三易空间,由水生家的场院到马庄,到荷花淀,时间上又经历了三四天。这中间,有不少故事情节发生,但作者有意略去了其中的诸多过节。关于水生及其伙伴们的参军,他说服自己的妻子和伙伴们的妻子的过程,小说中都未作描写。至于女人们在探望丈夫过程中所遇到的战斗经历,写得就更简练了。如果单从表面上看这篇小说的情节,跳跃性较大而不连贯。但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作如此的省略和简笔,正是为了要腾出更多的笔墨以便集中地和突出地去描绘青年妇女们的情感反应。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采用的因情走笔、缘情成文的艺术描写方法,自然带有散文化的结构。
  
  二、散文化的意境
  
  金汉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中谈孙犁小说的审美特色时说“淡化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那种重故事情节的艺术创作倾向,使小说创作的艺术焦点从故事情节的逻辑程序中向情感抒发的意境演变,从而形成了小说特定的抒情氛围,并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诗化艺术倾向。”
  作品充满着抒情散文的意蕴。看看描写日常生活的场面:“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来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清丽的景色和主人公萦回心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美丽的家园,辛勤劳动的果实,将面临敌人的侵略和掠夺,这怎能不激起人们的义愤!再看看描写战争的场面:“清脆”的“三五排枪响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手榴弹把敌人的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之后浮出水面的是水生“嬉戏”地打捞战利品的笑声。这竟是整个战斗过程,轻松、愉悦。而那些变成人的荷花正是水生嫂们寻而未遇的丈夫,“啊!原来是他们!”戏剧性的邂逅的惊喜压倒了恐惧。在这里,战争被作者理想化和诗意化了,我们看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而是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人物戏谑的情调和欢乐的气氛,完全可以当成散文诗来阅读,充满着散文的美好意境。
  
  三、散文化的语言
  
  《荷花淀》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荷花淀》中在“夫妻话别”里,当水生说到“第一个举手报了名”时,水生嫂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寥寥七个字,只用“低着头”,然而却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它生动的表现了这时的妻子对丈夫那种爱中有怨、怨中有爱的复杂的感情和矛盾的心理。
  当水生和青年们离家到部队去后,家中的妻子们隔不断对亲人的思念:“女人们到底有点藕断丝连”,“藕断丝连”四个字,看似平常,其实作家是独具匠心的。如果作家写的是别的地方,这四个字当然没有特殊的意义,可是他写的是荷花淀,荷花淀的风味和情调都包含在这四个字中。对这几个青年妇女的心理刻画,作家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若是用传统的铺叙手法,不知洋洋洒洒要写出多少!孙犁作品中语言的运用,绝无刻意雕饰之嫌。他总是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中提炼,使之通俗雅致、朴素自然,从平淡中见神奇,浅显里寓深意。“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哩(高兴的意思)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没有一个陌生的字眼,全是清一色的口语,然而又像抒情曲一样韵味十足,美就美在朴实自然。简短的句式,灵活的句法,明快的节奏,活泼的语气,十分形象地传达出了女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开朗的性格,这些通俗朴实的字眼,一经作者巧妙安排,再从女人们的嘴中说出,就变得有声有色,韵味悠然,神采飞扬。
  总之,这篇小说始终魂牵梦绕着冀中平原的白洋淀,作者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那片根据地人民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场景和此中凸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犹如一朵朵清新秀丽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作者单位:淮南技工学校)
  编辑 李文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