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女教师事业心理需求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宇宁

  摘要:高校女教师以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体现了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工作与生活中,她们承担着工作、家庭、生育和教育子女等多重任务,扮演多重角色,比普通职场女性面临更大的工作与社会的压力,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通过分析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具体分析高校女教师事业心理类型,分别从社会、家庭、个体等方面分析困扰高校女教师心理的诸因素,并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 事业心理; 生存需要; 升迁需要; 尊重需要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130-02
  
  随着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女性正在逐年增加,女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已占相当高的比例,是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女教师自身地位的变化,使得一部分女教师特别是在面对激烈的事业竞争方面的心理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分析高校女教师事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改善高校女教师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女教师的事业心理上的几种需要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照出现的先后分成从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它们是生理、安全、社交、心理和自我实现需要。[1]高校女教师的需要,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鲜明的特点,表现为生存需要的迫切性、升迁需要的关切性、尊重需要的强烈性、成就事业需要的优先性。
  1.生存需要
  生存需要的满足是产生其她需要的前提。如果一个高校女教师,连自己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她肯定要想方设法改变那种局面,寻找能够满足自己基本生存需要的地方。要想调动高校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必须努力解决好女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诸如住房条件、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等,让女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不会因为生存条件问题产生心理包袱。
  2.升迁需要
  高校女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她们的需要层次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在大学工作本身是有层次性的。从职称情况看,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之分,不同层次的教师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享受不同的待遇。由于上述差别,迫使女教师积极努力地向上奋斗,想方设法创造升迁的条件和机会。因此,升迁的需要在大学女教师中尤为突出。
  3.尊重需要
  高校女教师所从事的是受人景仰的职业。不管她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她们的个人素质是否符合人民教师的称号,她们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胜任教学需要,但她们总是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得到同行的认可,得到单位的肯定,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心灵的慰籍。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她们就会感到烦恼和不安,会滋生反感情绪形成心理负担和疾病。
  4.成就事业需要
  女教师不仅需要生存,需要尊重,而且也需要事业上的成功。在她们的人生长河中,事业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没有事业的成功,就没有精神支撑,就难以得到生存的空间,难以得到人们的尊重,难以得到升迁的机会。因为事业是生存的依靠,是尊重的源泉,是升迁的资本。所以,高校女教师,无论能力强弱,都有强烈的成就事业的需要,只是追求的目标大小不同而已。
  
  三、高校女教师事业心理困扰成因分析
  
  从女教师事业心理的类型看,尽管高校女教师属素质较高、主体意识较强的知识女性群体,但从总体上看,女教师的事业心理仍有强弱之分,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和制约,极大地妨碍了女教师的事业发展与人格完善。[2]这种困扰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的困扰和制约
  必须承认,适合女性发展的公正的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尚未完全改变的男性本位文化和在此文化制约下的传统妇女观,因而职业女性在工作中的成就往往被贬低。同时,尽管国家制定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但女性在获得教育资源方面还是处于弱势,在劳动就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常常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这些传统的外在压力,给女性带来的困扰和制约已日益成为一种更深刻、更为强大的性别心理阻力。
  2.家庭因素的困扰和制约
  从男女平等的角度看,男女俩性都有养育子女、赡养老人、承担家务劳动的义务。但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的思维定式往往是允许女性在很好地完成家庭职责的基础上,去追求社会目标,否则将面临巨大的家庭和社会阻力,或者使女性处于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超负荷状态。最终因不堪重负而挫伤女性的进取精神,或者导致家庭矛盾增多,夫妻感情恶化,使女性在事业上增加沉重的额外心理负担。
  3.女性自身因素的困扰和制约
  女性自身的个体心理因素。一方面是职业女性普遍面临的角色冲突使女性承担了比男性更多的负荷,经受着更多的内外环境刺激,较男性更易在心理上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烦躁压抑、焦虑等;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受月经、妊娠,分娩等内分泌变化的影响,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稳定性与男性不同,因而容易产生自卑、忧郁、多愁善感等心理。导致女性盲目地认同“男强女弱”的观点,把自已的全部或主要精力定位在家庭角色上,进一步加剧了自身在事业发展上的劣势地位。
  
  三、积极营造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女性的努力。[3]因此,高校各级领导和妇女组织都要密切关注知识女性心理健康,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女性心理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既重视女性身体健康、又重视女性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1.从社会环境的角度
  要加强综合管理,形成有利于高校知识女性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对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一个有利于高校知识女性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把高校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工作真正纳入搞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中来。高校各级领导、女工委员会要真正做到想知识女性所想,急知识女性之急,切实把高校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
  要努力为高校知识女性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知识女性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女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要建立成功激励机制,多渠道帮助高校知识女性自我提高,满足她们的成就需要;要以预防为主,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及组织相关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和治疗。
  3.从知识女性自身的角度
  高校知识女性要有意识地提高专业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向学者型教师迈进,必须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终身去完成“长期作业”,并成为学生实践终身教育的榜样和表率;高校知识女性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善待自己、善待别人;要学会呵护家庭关系,打造人生避风港。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有一个贤慧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后面有一个开明的男人,而任何成功的男人和女人后面,应该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知识女性也不例外,和谐的家庭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益,还会给生活增添几多幸福,几多快乐。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包括高校知识女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女性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作用,关注高校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桂华.从角色视角看现代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扶助机制构建[J].学术与交流,2009(8):31.
  [2]王滨.中年知识女性心理压力的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19-22.
  [3]谢贝妮.试论高校知识女性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市场,2010:35.
  [4]陈正祥,晏先华,刘鞠.当代青年婚恋心理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129-132.
   [责任编辑:成方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