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合作学习的形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大多还只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摆“花架子”、“走过场”,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甚至只是某些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并未实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那么,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语文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呢?
1 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种积极的依赖关系。不仅如此,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因此,合作学习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另外,人与人之间积极的合作会产生积极的互动,促使他们互相学习。
2 语文合作学习的原则
2.1 自主性原则。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群体活动,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表演、结对背诵、测试、分组调查等多种途径创造合作机会。在寻找合作伙伴上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权。小组合作,可按学习能力分组,也可按性别界限分组,甚至可按不同的学习内容自由组合。
2.2 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合作机会,必须提供给学生合作的材料,并把握合作的主题,这既决定着合作的方向,又关系到合作的价值,可以说是合作之魂。教师要尽可能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在活动和作业的刺激下,使小组成员保持思维的激活状态。
2.3 独立性原则。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教师。中下生做听众的学习,而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的成果,人人既是教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可分为三步: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学生先将在自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课本上做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组内再将各种不同的问题筛选,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这就充分体现了独立在前,合作在后。
2.4 综合性原则。课堂教学中,学生只凭耳朵听,一般只能吸收5-20%的信息。传统的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即使尖子生的回答是100%的正确,这一学生单位时间里得益的是100%,但是其他学生语言训练的效率就很难提高。在合作氛围中,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操作、表演,每个学生手、耳、口、眼、脑并用,无论是从语言提取的迅速性,还是保持的持久性,合作学习都比传统的教师传授要优越得多,使单位时间里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独立地表情达意的训练次数、时间都比传统的单向教学的问答式要多得多。
2.5 反馈性原则。当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当旁观者。应走下讲台,参与合作。①要引导点拨,如有时学生可能对表面问题争论不休,忽视实质性的;有时可能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教师应加以指导,指点迷津。②要了解学习情况,如学生已经完成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疑惑和困难,通过了解反馈,教师心中有数。③师生共同教学。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懂了,而且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时教师可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学生站到教师的讲台上,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④师生共同评价。对学生的理解,教师的讲解,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2.6 交流性原则。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与同学交流,与电脑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
3 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3.1 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表现为“我能学”。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碰撞和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空间。
3.2 在合作中教会学生倾听、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倾听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当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应由易到难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①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或小组活动中出现的社交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交技能的必要性和它的价值所在。②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各项社交技能的具体表现。
3.3 在合作学习中教会互相欣赏。教学中老师们都会有同感,现在的孩子活泼聪明,但也很自以为是。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不会倾听别人的说话,有时甚至等不及听完老师的话就要发言。对于同学的发言,作评价时总是以提意见为主,即使有时同学的回答或朗读确实已经很不错了,也要说一些声音还不够响,有个音还不够准之类的,来个鸡蛋里挑骨头。教学中应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欣赏别人。
3.4 在合作学习中教会互助、协作。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解决教学难点,完成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学生各自的观察、思考,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进行的,受环境和条件的约束。这样获得的信息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很可能显得粗疏或片面。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围绕、互助。
4 语文合作学习的反思
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学生也从中受益不少。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如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教师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视地位;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深入扎实的努力研究与实践。现代社会清晰地向人们昭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正如林格伦所说的: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