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辅、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教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往往只注重教师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这在今天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为此,几年来我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做了一些尝试,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1.1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思考过程”并通过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这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反馈频率,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
1.2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操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合作,特别是强调手脑并用。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摆弄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关法则、公式,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跳跃,不但获取知识,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形式。
1.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并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有机会多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这是自主学习的表现。
1.4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疑问。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善提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乐趣,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始终把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放在首位
2.1课堂上要丰富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2.2课堂上要丰富学生主体之间交往。以往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数学课枯燥、呆板,所以要丰富学生主体之间交往。
2.3课堂上应创造良好的气氛。只有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3应做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平衡关系
虽然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绝不能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都要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小学数学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
4结论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学生在智力、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数学课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