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跆拳道规则变化对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胜林 许世岩

  摘 要:本文通过对跆拳道新、旧规则的对比分析,结合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的8场比赛和2006年8月北京国际跆拳道比赛8场决赛,在不同规则条件下,运动员技术使用的统计,探讨了新规则对运动员技、战术使用的影响。
  关键词:跆拳道 新规则 分析 影响
  
  2005年3月世界跆拳道联盟对竞赛规则进行了修改、审订,其目的是为了使比赛更精彩、更激烈、更公平、观赏性更强,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006年8月北京国际跆拳道比赛正式起用了新规则,这次比赛使每个选手都经受了不同的考验。本文是在反复观看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的8场比赛和2006年8月北京国际跆拳道比赛8场决赛录像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旧规则的不同及新旧规则对运动员技术、战术使用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跆拳道旧规则(2005年3月以前)和跆拳道新规则(2005年3月修改以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8场决赛(男女各4场)和2006年8月北京国际跆拳道比赛8场决赛(男女各4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世界跆拳道联盟自1973年以来出台的不同竞赛规则,并查阅了与跆拳道有关的理论书籍。
  1.2.2对比分析法对新旧规则及新旧规则下的两次国际赛事中运动员技术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1.2.3技术资料研究
  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的8场比赛和2006年8月北京国际跆拳道比赛8场决赛利用CCTV-5转播的机会,采用PC-Media视频采集卡进行了录像,对录像资料进行了反复观看,对运动员技术的使用做了统计。
  1.2.4数据统计对录像资料中运动员技术的使用采用Offoce Xp-Excel进行了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跆拳道新旧规则中主要异同的比较。见表1:
  
  2.2对新旧规则异同的讨论分析
  2.2.1比赛场地、时间等客观因素变化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以前在12米×12米的比赛区中运动员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对假动作的使用、步法与步法组合、步法与踢法组合、踢法与踢法组合等技术的运用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或者运动员在使用拖延时间战术时也有较大的空间。而新规则限定比赛场地为10米×10米后,使每个运动员从空间感觉上增加了压力,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否则会在有限的空间距离内被对手击中、击倒,从而使得比赛对抗性明显增强。
  从时间变化来看,比赛由每局3分钟变为2分钟后,对运动员来讲,虽然从量上有所减小,但比赛的强度明显增加,运动员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优势,就要积极主动进攻,使得以前的比赛节奏发生质的变化,使技、战术的使用更为积极、更为有效,绕场地等拖延时间的战术将失效,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
  2.2.2规则中主观因素对运动员比赛的影响
  从1973年举办第1届世界跆拳道比赛到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受旧规则影响,出现的错判、漏判、偏判等问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旧规则中裁判手势、口令繁琐,如2001年以前的规则中警告、扣分等手势有16种之多;2003-2005.3规则中虽对手势和口令有所简化,但仍有8种,这无疑增加了主裁判执裁的难度,避免不了因主裁判而造成的漏判或判罚不准等因素的出现。2)从边裁采分来看,旧规则中场上有3人采分,实行3选2的采分原则,即场上边裁中有2人同时上分才认为得分有效,这样就要求边裁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甚于运动员),并根据运动员的级别、打击力度等做出准确的判定,一旦有1人或2人因人为因素没有上分(包括舞弊行为),都会造成错判、偏判、漏判等事件的发生。3)旧规则中当双方运动员得分相同时,将由比赛监督官判定优胜,这更增加了人为影响,如2004年曼谷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陈中和韩国运动员在得分相同(但陈中有明显的主动进攻次数及难度技术使用)的情况下,最后韩国籍监督官判陈中败,韩国运动员胜。像这类事件在国际性比赛常有发生。
  新规则的出台从很大程度上封堵了旧规则的漏洞,如对场上的警告和扣分手势简化为2种(内容不减,归类合并),便于主裁判的临场执裁;当三局比赛得分相同时,增加一局附加赛采用突然死亡法,这样避免最后人为的主观判定;边裁由3人增加到4人,采用4选3的采分原则,并规定在1秒钟内裁判员同时上分,这样因裁判人数增多并受时间的限定,减少了舞弊现象,或因个别边裁漏判而造成的失误,即使出现漏判,也只能是技术性漏判。从而增加了比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2.3新旧规则下,跆拳道比赛中技术使用的比较分析
  2004年雅典奥运会8场决赛(男女各4场)技术统计(旧规则下)见表2;2006年8月北京国际跆拳道比赛8场决赛(男女各4场)技术统计(新规则下)见表3;新旧规则下运动员进攻得分与防反得分比较见表4。
  
  从表2、3可以看出,在旧规则下,进攻技术中前抡踢、后抡踢的使用一直占据重要位置,是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手段,而下劈只占较小的比重,在防反技术中后踢技术的使用大于后旋踢技术的使用,说明运动员对腾空击头等难度技术的使用较低。在新规则的比赛中,主动进攻中下劈、后旋踢和混合及难度等技术的使用明显增多,运动员通过击头、积极主动进攻、混合技术的运用主动掌握比赛节奏,使比赛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也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从表4中进攻得分与防反得分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规则发生变化后,使得比赛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旧规则下,无论男女运动员取得胜利,主要通过防反得分(分别占58.77%和52.25%),因为双方都想通过对方进攻时暴露出的破绽反击得分,这使得比赛场面有时很沉闷,出现主裁判反复鼓励双方进攻的手势(口令)或通过警告某一方达到刺激进攻的目的,而在新规则下,男女运动员的得分都发生了变化,主动进攻得分分别占到了60.12%和51.91%。真正达到了规则修订时鼓励运动员进攻的预期目的。
  
  3结论
  
  规则是比赛的依据,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及保证比赛公平竞争的准则,规则的修改与变化是引导和推动项目发展的原动力古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练员只有真正吃透了新规则,才能安排战术;运动员只有理解了新规则,才能真正驾驭比赛。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世界跆拳道联盟竞赛规则[S].2001―2005.
  [2]国家体育总局.世界跆拳道联盟竞赛规则[S].2006―2008.
  [3]秦子来.从竞赛规则的演变看武术套路运动发展趋向[J].中国体育科技,2006.4.
  [4]倪旭芬,汪际慧.艺术体操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
  [5]李志勇.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
  [6]刘宏伟.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7]高谊,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