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法研究与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桂萍

  摘 要:本文从就业指导课教学角度就案例的选编、呈现和探究等内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并对案例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就业指导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促进了理论到实践的转移,外显了教师工作中的缄默知识,因而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造就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案例教学法不但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教学案例),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本文从就业指导教学角度对案例式教学法作一探讨。
  
  一、选编和呈现案例
  
  (一)案例来源
  就业指导课教师应注意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案例。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看,全部案例都完全从社会调查中获取是不现实的,案例的主要来源应是教师或学生查阅现有文献资料。
  1. 用表格形式构建案例的框架,让学生收集案例内容,使收集和探究案例时具有针对性。如在讲授就业形势分析这一模块前,布置学生完成如下表格:
  
  2. 教师以主题形式布置案例,学生收集。如在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前,布置学生收集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作用的案例。
  3.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案例供学生分析。如在讲授职场面试专题时选择“三识规则”[3]供学生分析。
  (二)案例呈现
  案例的呈现既可以放在学习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在学习知识之后;既可放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展示,也可以放在学习某一主题之后展示。呈现方式有: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示案例;学生讲述案例;教师讲述案例。具体的方式视案例的复杂程度及长短而定,长而复杂的需要学生经过探究才能得出结论的使用多媒体呈现,短且简单的可以采用讲述方式。例如上述面试案例可以采用多媒体显示。如下列案例就可以通过讲述呈现:小孟是2002年的应届毕业生,与H公司签定了四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为四年,从2002年8月1日到2006年7月31日,其中前6个月为试用期。因H公司考虑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于2002年9月份出资送小孟去参加就职培训,因此双方又签定了五年的服务期协议,起始时间与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相同,约定如小孟在服务期内解除合同,则需按约支付违约金一万元。2002年终时由于和公司发生纠纷,小孟于12月10日提出辞职,不到公司上班,公司要求他交纳违约金一万元。
  
  二、探究案例
  
  探究过程大致可分成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假设,师生讨论,总结评价四个阶段。
  (一)学生自学。
  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导演”,认真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自学教材是为案例探究提供理论准备的。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的储备,案例探究只能就事论事。如面试案例呈现之前,就要指导学生学习面试类型的理论知识,明确个别面试、主试团面试、小组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评估中心的具体涵义。
  (二)提出问题假设,明确探究方向。
  为了让学生都能提问题,都会提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案例建立“五W一H”提问模式,即“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在哪里(where)、谁(who)、什么时候(when)、怎么办(how)”六种问题假设。例如,在展示了小孟与H公司签定协议案例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即可提出以下问题:①合同的主体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签定合同?②合同的主要条款是什么?③合同中双方约定的试用期符合劳动法规定吗?小孟有权提出辞职吗?④劳动合同的起始与终止时间?服务协议的起始日期与终止时间?小孟提出辞职的时间?⑤发生了劳动争议小孟该怎么办?⑥这个案例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三)对问题假设进行讨论分析。
  1. 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讨论和分析是探究的中心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少发表对问题的个人意见,但教师仍起“导演”作用。
  (1)规范讨论秩序,要求学生做到:发言时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要在平等的气氛中开展争论辩论;做到气氛活跃而不混乱。
  (2)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于热点、焦点问题,教师不应回避。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教师可作适当介绍,以开拓学生思路,扩大学生视野。
  (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和学生针锋相对均应避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中心发言人”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切忌发号施令或批评指责。对于部分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导。
  (4)教师所准备的有关内容只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地展示,并且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提供自己的见解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见解提出质疑,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他们学习的伙伴。
  2. 讨论的分类
  (1)从组织形式看,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人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人人参与发言;全班讨论,人数较多,气氛热烈。
  (2)从讨论发言的形式来看,可分为演讲式和辩论式。对于案例较为复杂的发散性案例,采用演讲式为主;对于单一性的案例与问题,设计为正题反题,分成两个阵营进行辩论。
  (3)从讨论的内容看,可分为专题式讨论和漫谈式讨论。专题式讨论就是大家共同围绕一个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问题分析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漫谈式讨论,可以围绕案例所提供的事实提出问题或选择不同的侧面,讲认识、谈体会。
  (四)总结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本身以及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坚持激励原则,对正确的应予以肯定,增强其信心;对创新思维予以表扬;对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予以评析。对案例蕴涵的道理归纳,要体现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组与组之间互评,教师补充。
  
  三、对案例式教学法的思考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是否采用案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的效率怎样,都要视具体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绝不可牵强附会,简单从事。
  1.绝不能用案例教学手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教学的思想意识是没有学科分别的,但具体的教学方法则具有学科性,各科在运用某一教学方法时应有各科的不同特点,而且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不是每个科目、每节课都适用。
  2. 对教学对象有一定要求。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社会实践和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较好地分析和理解案例情景,较快地进入案例中的角色,对案例所给事实提出合乎情理的分析和看法,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出现失控状态;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共同研讨,教师不但可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还可从学生那里学到许多东西,获得许多经验,增强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推进教学。
  4. 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有时间上的保证。案例教学耗时较多。首先,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才能开展案例教学。如果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有缺漏,则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补课。其次,要求学生课前对案例情景有充分准备时间,为参与案例教学提供保证。最后,还应保证课堂上要有足够时间开展案例讨论,避免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效果。
  5.案例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它的开放性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驾驭能力是个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承受尴尬的心理准备,同时也呼唤更有效的师资培训,以确实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初荣.高中政治案例引探式教学法初探[N].现代教育报,2003-3-19.
  [2]陆如萍.开展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教学案例2006,(4).
  [3]路长全.营销运作潜规则[M].中国商业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