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德育课焕发时代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武

  摘 要: 近年来,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让德育课课堂焕发时代活力成为教学工作的一大课题。本文提出可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业务知识水平,改变教学方法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教学实际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课 时代活力 教学实效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技能是生存之本、德育课是摆设的思想误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让中职学校德育课焕发出时代活力,成为当前教学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此就如何增强中职学生德育课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分析。
  一、打造有效沟通平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校德育课每周2节课,师生相互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三年下来,有些老师甚至叫不出一部分学生的名字。德育课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里的实际包括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实际、生活实际等。如果不接触学生,不深入了解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很难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必须变过去那种只靠上课接触学生的状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变过去的“守门诊”为“上门服务”。比如,经常到学生宿舍、食堂和操场走走,或与他们同行,和他们交谈,或参加他们的讨论,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等等。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师生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捕捉到课堂教学素材。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老师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年学生们敬仰领袖,热爱科学家,崇拜英雄和成功人物,为了体验和挖掘这些人物潜在的思想感情力量,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请专家作《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专题报告会,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爱我专业》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爱国题材的电影,请一些英雄模范、成功的职校毕业生作报告。这些活动,让一代代英烈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成功人士的思想感情浪涛,走进学生的心灵,激起青年学生追求人生真谛的一簇簇浪花。同时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开阔视野,我们积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从中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为祖国美好的明天更加发奋学习。另外,家访、郊游也是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应不断“充电”,丰富学识,做学生的领路人。
  现在的学生思维是扩散的,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有时不亚于教师。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德育老师不看书、不看报,就只能是学生所说的“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教给我们”的那一类教师,不仅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真正的德育教学应该是创造乐学环境,做到学生乐意学、乐意想、乐意做,做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在这里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德育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崭新的教学内容、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见解,上课时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学生每节课都会吸收知识的营养,就自然而然“亲其师,信其道”,并付诸行动。
  例如我在讲授“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一课时,在教学之前先讲了伊朗核问题的相关内容: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使得美国与伊朗剑拔弩张,两国关系异常紧张。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多次派特使进行调解、斡旋,后又几次亲自去伊朗进行外交调解。2010年6月安理会还通过了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方案。通过这条新闻引出关于联合国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联合国的宗旨、作用、主要机构等。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而顺理成章地自觉研讨教材内容,使他们听课趣味盎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本身知识贫乏,上课时只会照本宣科,或是人云亦云,没有半点新意,学生自然就不爱学了,他们会认为,德育学科我会自学掌握,无需教师引导指点。这样既挫伤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开放式教学首先是指德育课应当以社会作为自己的大课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艰辛的工作实践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必要的经费,相应的安全保障,等等。我认为根据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实际情况,可更多地采用辩论课、讨论课、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方式,或者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落实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使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其中,教师立足于思维创新和理论武装的有效性,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提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比如,我在讲授关于“人生价值”的内容时,先通过观看先进人物的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人生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引发学生讨论、对比、分析,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总结。还就“中职学生能不能成才”“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是选择高薪工作还是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工作”等命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类似这样的课上了几次之后,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再要求我多上几次类似的课,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课更容易接受。而且通过类似的活动课的开展,学生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思想认识,一些教育内容也就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老师的恰当引导,学生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四、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师生间的语言隔阂。
  我们平常都有这种感觉: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人的表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善言者能够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引人入胜,而口才笨拙者只能平铺直叙,无滋无味,使人听了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故在教学中如能变换用语,用通俗、口头语言代替书面语言,往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就会翘首以待,希望老师一个劲地往下讲。这时最好能有几句幽默的语言,或是名言名句,或是用恰当生动的比喻、寓言,或是贴切而富有哲理性的古诗词,或是即兴发挥,甚至是时下广泛流传的网络语言,将会把学生的兴奋点重新唤醒过来,变“要他听”为“他要听”。
  如在说明“新生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这个原理时,我引用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经典的古诗词提示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一开始就引用老子的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揭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用“身体与衣服”的关系,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用“开窗户与安纱窗”的道理,说明对外开放和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贴切、生动的古诗、比喻、名言等,不仅成功地变抽象为形象,不失说理的功能,而且增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网络已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语言的恰当运用,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让教师有机会利用这样的平台引导学生科学地看待网络信息,将德育课教育延伸到网络平台上,积极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我尝试开通QQ群,利用QQ平台,用学生的语言和他们共同探讨社会问题,一方面熟悉他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学艺术胜于科学。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教学艺术手段,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那么中职学校德育课也必然会焕发出时代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粉莉.让学校德育焕发生命的活力――以教育生态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1).
  [2]丁安廉,和学新主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3.
  [3]王芙蓉.让德育课焕发活力――对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