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振程
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作为个性的存在,让其面对语文,在轻松、和谐的情景中,亲历语言的实践活动,借助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经验等储备,通过师生间互相探讨、共同开发,感悟语言、欣赏语言,使其在不断的体验中,内化体验、丰富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达到思想的共鸣。同时在不断感悟中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辉煌,感受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让心灵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和价值。
一、初读入情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回忆,以学生曾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引领学生真切体验,让学生进入文中感受其境,凭借学生相似的情感感受其情、心灵相通、入情入境。从上课一开始就渲染氛围,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学生情感连接沟通,引导学生“披文而入情”。如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在课前播放了庐山云雾的专题片,影片影音并茂,把壮观多变的庐山云雾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后赞叹不已,接着我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大家纷纷举手,有的同学说,“庐山真是太美了!”、“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庐山真是人间仙境啊!”、“我真想去庐山玩一玩”……学生们陶醉了。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大家朗读课文,同学们观看影片后所产生的激动、丰富的情感体验与课文文字蕴含的情感马上得到了有机统一,学生凭借已有的情感体验,与文中蕴含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
二、细读动情
这是学生情感在萌动基础上的即时强化。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涵与脉络,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这种内心情感的发展,驱动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均忘情地“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着情感交流的场景中”。
自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汉语言具有独特性,语言体验要达到心领神会,而不能单纯地去分析。中国传统文学一直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不能据此去寻找黄河的源头,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黄河那种奔腾而下的博大气势。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过多地分析、讲解,而应放手让学生自读体验,感悟领会。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一切是为了诱发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体验语言内含的情感。
导读体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引领学生的语言实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发展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萌动,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与脉络,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感悟、领会。
三、精读移情
教学抓住学生情感趋向高潮的契机,由细读进入精读,品味精彩语言,悟其神韵,借助比较、鉴别、想象等,深化情感,使学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身上,进入“我”“他”“同一”身临其境的境界,使情感弥散而趋于稳定。
品读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重朗读,重感悟”已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共识。小学语文教材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美,也都蕴含其中,教师应重视让学生多读多揣摩,也就是“在读中想”、“在读中感悟”,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理解和体验,享受美的教育。
想象体验。李吉林老师曾对想象的作用有过这样的描述:“想象让儿童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有效地拓展了儿童的思维空间。”我们的语文蕴藏着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潜能的无限生机,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用板画诗意的方法,把学生的想象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你们谈谈诗,想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讨论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学生们争论得更有趣了。有的说:“要画蝴蝶,不画蝴蝶怎么体现‘儿童急走追黄蝶’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上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了让诗的意境更深入地促进学生体验,李老师提示一句:“注意是‘追黄蝶’,而不是‘追蝴蝶’。”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黄蝶也是黄的,分辨不清哪是黄蝶哪是菜花,所以还是要画黄蝴蝶的,不过要画在菜花丛中。”又一位学生补充:“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一点意思,也才能把‘飞入菜花’的‘入’表现出来。”……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浓浓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尽情体验,让想象展翅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这种状态是自由的,宽松的,因而也最容易激发创新意识。
四、诵读抒情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有助于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通过言为心声的抒发,在同学之间交流彼此的内心感受,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并使情感更加明晰、强固。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增加文化底蕴,积累语言材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的诵读训练,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和片段在学生品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诵读。这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的一种升华,通过这种有感而发的训练,使学生由文本而产生的情感更加清晰、强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指导学生诵读练习,让学生在诵读中张扬个性,积淀情感。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8月第1版.
[4]徐晓刚.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体验教育的体会.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走进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育》,第58-63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