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 海
摘要: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近几年来,很多师范院校对原有非师范专业进行了重组而成立了新的学院并新建了实验室。然而,实验教学却跟不上理论教学的步伐,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作者结合实验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师范院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管理实验室实验教学与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实验教学 经济管理实验室 改革
引言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专业重组和学科门类不断推陈出新。近几年来,很多师范院校对原有非师范专业进行了重组而成立了新的学院并新建了实验室。然而,实验教学却跟不上理论教学的步伐,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师范类高校中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改革措施。
1.经济管理实验室实验教学现状
1.1实验教学地位不高,管理上不受重视。
在课程体系上,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扩充与扩展。一般地,一门按要求必须有实验教学的课程,通常安排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时的实验内容。理论上,这些实验内容必须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形式上应该包含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当然,比例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实际适当调整。但必须考虑到学科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必须考虑到实验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
目前,师范类院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均属非师范类专业,经济管理实验室需要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实验教学涉及的课程较多,有些实验室每年需开设的实验课程多达数十门,大大小小的实验多达数百个。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实验室实验教学大纲由实验室及相关学科共同制定,而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材由任课教师自行指定,实验内容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一些任课教师由于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不清楚,同一门课程、同一本教材、同一套实验内容在不同专业无区别地使用,导致了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与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不相符合等现象的发生。在教学形式上,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有些课程甚至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另外,目前在一般的高校中,实验课程中的实验内容没有单独的学分,相关处理措施学校没有同一规定,由任课教师酌情把握,有的教师会在期末综合成绩中让实验成绩占一定的比例,而有些教师纯粹只看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而置实验成绩于不顾,使得学生上实验课时不积极、不认真,更有甚者干脆不参加实验课。
总之,实验教学没有应有的地位。实验教学缺乏统一监管,显得比较混乱,多数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多数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上实验课时做些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出学校后用人单位不知道该如何任用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不受社会欢迎,一方面社会需要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却培养不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1.2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实验室投入不足。
实验室是高校自身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实验室的建设理应与教师、教材和图书建设同步,而实际却滞后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建设。经济管理实验室通常都属于基础实验室而非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大多是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专职人员较少,有时连实验室主任都不是专职的实验人员。这就导致实验室没有专人管理,没有专职的实验指导教师,没有专职的实验室设备维护人员,而兼职人员一般精力和责任心不够,另外也缺乏实验经验,更不用说在实验科研方面有所成就了。因此,实验教学中出现管理混乱、实验效果不明显就显得不是偶然事件。
另外,传统的观念认为经济管理学科偏软,只需一支笔、一颗人脑、一本稿子就可以完成工作,无需设备与空间的投入。而实际上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越来越与社会、企业、环境相交融,使得教学对于实验室的需求,如条件、设备、环境等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如经济系统的模拟、生产与运营仿真、物流管理、工效、柔性实验、心理测评、电子商务模拟及案例教学等,都需要良好的实验环境来支持。如果实验条件跟不上或下降,势必影响理论教学,使教学质量下降。就目前而言,由于实验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加上经费紧张的原因,实验室对硬件、软件资源投入力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1.3实验室设置不合理,阻碍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大多师范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学院中的大多数专业均是从传统师范类院系中分离出来整合而成的。这在短期内必然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实验室是按课程、专业设置建立的,实验内容附属在课程中而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附属于课堂教学,导致实验室建设模式是“小而全”,低水平重复、人力物力浪费、资源无法共享。
另一方面,整合相关专业建立新学院以后,通常这类学院由于各方面积淀不够,只能成立基础实验室,实验室主要承担所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而这些课程属于不同的专业,管理方面难以统一协调,不能很好地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展开实验教学。
2.实验室改革必须围绕实验教学改革
现在,很多师范类院校中的相关学院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实验室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各个院校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不存在统一的解决办法。根据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做好实验教学的改革工作,必须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必须建立有力的监管体系;必须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为指导开展实验教学。
2.1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提升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实验课程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进行编排,对公共基础课程建立基础实验室,实验大纲和实验内容由各个学科共同协调拟定,实验教学严格按照大纲规定进行。专业课按大学科分类,成立专业实验室,构建各专业需要的实验环境,这类实验室不需要太大太多,只要能满足个专业的专业实验教学即可,这样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又能满足不同专业的实验教学需求。
2.2建立有力的监管体系。
由学校和学院成立专门的实验教学监管体系。可以考虑由学校建立专门的实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学院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协助,负责对所有实验室运行情况、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及状态、实验大纲的制定满足专业需求的情况、实验教学符合大纲的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管,发现有实验室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及时监督维修,及时监督更新;发现有实验教学大纲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情况,及时监督相关学院相关学科进行改革修订;发现有教师实验教学不符合大纲要求或者责任心不强,及时责令相关人员批评改过。当然,机构不宜过于庞大,各项工作实行分层管理和实施。
2.3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人力资本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层次工作需求引进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管理人员最好是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因为这类人才管理水平高,实验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对实验指导教师的学历要求可以不要太高,但专业素质要求要高,其对指导实验相关课程的内容要熟练,经验要丰富。对实验设备维修人员可以不考虑学历,只要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就可以。当然,所有实验室人员最好均是专职人员,若不能满足,也可以在任课教师中培养一部分专业过硬的、责任心强的、有培养潜力并有奉献精神的人员兼职,但这类人员所占比例不宜过大,而且要做好他们工作量的核算工作。当然,对所有实验室人员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实验教学水平,使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胜任实验教学工作。
2.4建立适应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验室体系。
教学和科研实验的特点及要求虽有相同的地方,但还是存在差别,而且教学与科研自身对实验的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实验室应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功能形式的实验。应鼓励实验室人员抽空搞科研,科研成果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承认和奖励;为普通任课教师搭建科研平台,鼓励个人科研项目走进实验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
总之,实验室建设要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大规模实验中心或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从而达到21世纪需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守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改革的相结合性分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20,(6):16-18.
[2]夏有为.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适应新世纪的需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12,(5):8-10.
[3]刘海燕,王修斋.实验教学全方位改革的构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21,(5):13-15.
[4]郭跃周.面向知识经济,改革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3,(5):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