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学凤
摘 要: 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努力拓展渠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全面开展语文实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创新素质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素质教育工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使学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创新素质。
1.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授课中,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情绪的直接因素。师生关系融洽,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守财奴》时,讲到“葛朗台在临终前仍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便用“葛朗台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幽默语言引起同学们一阵大笑,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葛朗台的鲜明性格。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场所,我倡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小组讨论,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人格尊严的维护……在学生感动于文中高尚情操时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整个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对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及手段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渠道。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是教师在课上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巧设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在课堂上巧设提问,将会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如在学完《项链》全文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如果这挂项链是真的,原文还会有悲剧性吗?按照这样发展,玛蒂尔德会改变吗?学生纷纷讨论,思维的火花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闪烁。学生们从生活体验出发,结合课文,着重对后一个问题――女主人公的命运作了大胆而合理的推测。在激烈地讨论之后,学生们一致认为不管项链是真是假,续写情节中女主人公虚荣的性格不变更突出小说的悲剧性。在我巧设的提问中,学生思想活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巧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行为。
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行为。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增强教学的实效。创设情境:(有关南极的视频导入)师:南极,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1910年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前往南极。1911年他们在埃尔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败,要求学生简单陈述理由。)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或担心,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师:他们成功了吗?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的心理会怎样想?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刻体会斯科特一行人物的心理,此时若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们一定会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受到感染与教育。
三、努力拓展渠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全面开展语文实践。
我们要以教材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指导学生创新行为的篇目为凭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目标。语文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教学必须以课堂为依托,向课外作放射式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或者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宣言.
[2]朱昌元.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3]吕胜斌,王均香.如何搭建师生文本对话的平台.
[4]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