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 铁
摘 要: “赏识”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激励教育。在现代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多缺乏自信,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关键词: “赏识”教育 自我管理 “多维”评价体系
如何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一直以来,有很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结合实际的、积极的探索。而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许多高校共同面临的教育难题,更是高职技术院校的难题,因为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在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方面表现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很大区别,所以高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根据多年的高职学生管理经验,我认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当运用“赏识”教育,并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正确地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有助于塑造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人、成材。
一、高职学生特点
1.心理上不成熟。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外界的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不能对复杂的社会事件做出客观的评价,他们往往会以自己的喜好对发生的事件进行一种片面的领悟。因此,他们虽然对外界充满好奇,想要去认识这个世界并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但由于自己的某些偏见往往走向歧途。因为没有主见,这些学生往往把当下最流行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对这些观点没有辨别能力或批判力。他们只是一味地接受,积极地执行这些“流行”的观点,并把这种执行当做一种“流行”,从而显得自己与他人不一样,让他人觉得自己很“酷”。
2.大多没有人生的目标与规划。高职院招收的学生文化成绩偏低,他们在中学阶段成绩基本上都处于中下游。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来到学校读书,无非是为了混个文凭,让大人满意。所以他们大多没有近期目标,对于长远的人生与职业也没有规划。具有自卑情节的学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种是活跃型,这类学生有想法、爱出风头,善于与老师、同学沟通,在每个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和点子,这些都让老师感到骄傲,但学习成绩较差;一种是还没有从初中失败的学业中走出来,虽然表现爱学习,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所以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学业。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两类学生都没有人生的规划与目标。实际上,这些学生的追求并不比其它高等院校的学生差,只是他们认为理想和现实世界存在很大的差距。最关键的是他们太年轻而没有定性,不知道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只知道一味地自卑与放纵,所以在没有他人的指导、带领下,他们很容易走入歧途。
如何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每个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心理活动的管理,也就是说要做好人的管理,必须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并以此来制定管理策略,选用管理方法”。[1]所以,我认为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赏识”教育。
二、“赏识”教育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
“赏识”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并采用多种鼓励形式,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我价值。[2]它实际上是一种激励教育,既然学生缺乏自信,不能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那么通过“赏识”教育使他们确立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具体如何操作呢?
1.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认识自我。古希腊的一座神殿有一句非常具有哲理的话:“认识你自己。”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不够的。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中,往往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许多学生就可能被埋没了其它方面的才能。高职院校教育应该把学生从“一维”的成绩评价中解放出来,转变成一种“多维”的评价体系。如我们应该发现学生的其他的特长,演讲、唱歌、跳舞、设计、组织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一个维度。这种“多维”的评价体系,就是让学生多多地表现自己,从“表现”过程中找到自信心,找回失落的自我。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一些赏识,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自尊,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心态,这是培养学生成材的基础和前提。
2.认识职高教育,学会自我“赏识”。在很多人的观点中,职高教育就是“文凭教育”与“民工教育”,培养不了社会的精英。正是这样的一种偏见,让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教育学习之初就失去了信心与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职高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没有前途。我们要告诉学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职业教育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地位,并明确地把职业技能教育和高等教育区分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德国许多著名的职业技术教育实例,告诉学生们正是因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达,德国才会有如此雄厚的机械制造业的实力;我们还可以根据就业报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基本教育,是我国目前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并不是低人一等。只有让学生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中跳出,学生才会开始慢慢地学会自我“赏识”,找回自信。
3.专业技能训练与“成就”感的确立。高职教育相对大学教育而言,是非常专业化的教育,而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产学结合”,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实践不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所以这些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他们能够把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更加灵活地加以运用。由于具有娴熟的技能,这些学生在市场上可能比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样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机器、零件的熟练把握
更能使他们确立自信,从老师、他人、社会的“赏识”中成长起来。
三、“赏识”教育与学生自我管理
“赏识”教育帮学生找回了自信,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赏识”教育实行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因为“赏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结合。学生只有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提高自信心,真正地成长起来也才能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
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对自我的约束;二是通过学生管理学生,实现以人管人。在这里主要是指第二种方式。通过学生管理学生,让管理者具有一种管理的意识,思考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协调各种不同意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管理中认识自我。因为管理中难题会不断出现,学生在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会逐渐增强对约束意识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对自我的约束。
在学生的自我管理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学生干部是学校组织和实施各项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的有利助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3]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干部的这些作用,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呢?首先,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去管理,尽量地把一些活动权利下放,完全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如让学生干部在学校日常检查、组织活动、完成突击任务等各项工作中自主发挥;让他们自主开展班级竞赛评比、自习检查、卫生检查、就寝检查;安插一些勤工俭学岗位,协助学校进行校园管理、义务护校和突击劳动;自主举办各类学习竞赛、交流,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为“纲”,学生干部为“目”,这样,既不会让学生的活动失去导向,又让学生发挥了能动性,感受到教师的信任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学会管理自我、找到自我。
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干部毕竟只占到约班级四分之一的学生比例。所以,要让班级中学生人人参与管理,就需要实行“分批担任班干部制度”。这个制度基本上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去当干部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和责任感。即使是那些腼腆的学生,也能通过这样的一种制度得到锻炼。
总的来说,这样的一种“自我管理”的方法,不仅大大地减轻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负担,而且使高职院校中的管理难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在“赏识”教育与自我管理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左玉辉.引导、赏识、激励――谈对职业中学的学生的教育工作管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38.
[2]叶超.赏识教育与挤压成材――民办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浅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35.
[3]苏云峰.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干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思考,中国水运,2006,(4):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