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景丽

  摘 要: 在英语学习中,翻译是困扰大多数学习者的一个问题,尤其对基础不是很好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本文从实际角度探讨了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翻译教学之所以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改善翻译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翻译教学 现状 途径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翻译,作为连接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翻译能力,作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和要求,被高教司肯定并作出了解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限定了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包括: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而在这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中,翻译能力被单独提出,并被明确为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能力。[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翻译能力(与听、说、写处于同一层次),并且作出了具体要求:“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法错误,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
  由此可见,翻译能力的培养被重视起来且提上日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一、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一)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都不是足够的重视。在翻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片面强调语言知识与翻译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翻译技能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学生也仅仅从潜意识里狭隘地认为只要自己以后不打算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翻译课程就对自己无足轻重,觉得只要能把考试对付过关就行。另外,现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哑巴英语”,在所选大多英语教材中都突出了听说能力,有大量的辅助教材,而翻译方面的练习和辅助教材却很少。从考试导向方面看,虽然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增加了英汉互译题型,但总分值只占总体分数的百分之五,与听力和阅读的分值相差很远。所以这一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从而使得学生对翻译能力不够重视。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学生层次较为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学要求有不同的层面,所以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对于这种良莠不齐的现象很难兼顾,就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而且现在很多院校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大班上课也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翻译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他们对翻译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也导致翻译教学的开展更加困难。
  (三)教师个人的翻译理论、实践水平有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师资队伍的调整,大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很多院校也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英语教师都是“多面手”,即各种课程都能教,都能上。这对于基础课如语音、听力等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翻译、语言学等却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且部分老师对于翻译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翻译就是实践,翻译理论不起太大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采取一贯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是以作翻译练习和课堂讲解为主。这样的翻译实践虽然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成不变地反复讲解,容易使翻译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改错误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这样长时间反复地练习,既容易使翻译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而对翻译课堂失去兴趣。
  二、改进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的途径
  (一)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翻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和要求,翻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交中能否进行正确有效的信息交流。[2]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层面的知识,如词语分析、句法分析、篇章逻辑分析、语言环境分析等,而且涉及非语言层面及文化因素方面的分析,所以翻译能力的提高是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不论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学院的就业前景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教师自身翻译理论修养,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翻译教学的主体,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水平,才能对学生起到指导和教授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对翻译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融合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只有实践和理论结合好了,才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指导。另外,由于翻译和许多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关联,并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翻译能力的培养涉及很多方面,只有英语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素养,才能对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非语言因素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不仅要注重翻译中的词汇、句型结构等纯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非语言知识因素的作用,尤其是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3]文化因素具体包括人类知识、信念、伦理、思维、法律、审美等。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孕育各种文化的语言体系,这些语言传达了不同民族的思想风格和思维习惯及审美情趣,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传统历史和人文地理等诸多因素。它们承载了本民族文化的绝大部分内容,翻译正是两种文化体系的互相沟通。
  (四)改革传统的高职高专翻译实践模式,将翻译训练贯穿于课内外实践中。
  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是一个反复实践和运用的过程,必须不断实践。翻译实践不仅包含着课上和课下的翻译练习,而且应包括一定数量的课外实践。因此,除了在阅读课上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之外,还必须开展课外的大量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尝试设置翻译实践周,在翻译实践周内,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利用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文体或英美杂志上的英文原版短文的翻译,对在翻译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翻译难点给予及时的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翻译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名篇名段的翻译比赛。长期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材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把握机会,紧跟时代步伐,重视英语翻译教学,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翻译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3]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