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荣荣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要依托历史教材,采用充分把握关键词、扣准历史概念、横向迁移知识、掌握章节结构等有效方法。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观察、分析、思考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材是中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依托教材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理解潜在意义呢?充分把握关键词、扣准历史概念、横向迁移知识、掌握章节结构是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关键词
  1.程度词:抓住程度词,可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加强”、“强化”、“进一步加强”等几个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社会的改造经历了“初步”、“进一步”、“彻底”等阶段。
  2.重复词和序数词:抓住这类词可以建立同类内容的专题知识体系。如《九国公约》签订“又要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抓住“又”字就能将近代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阶段性和相互关系发掘出来,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了“相互争夺―共同支配―日本独占―共同支配”的历程;又如“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抓住“再度”就能理出十九世纪国际工人运动“高潮―低潮―高潮―低潮”的发展态势;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抓住“第一次”,可以思考还有哪些思想解放潮流?由此就能理出中国近代几次思想解放的知识结构;“1870年,法国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抓住“第二”和“第三”,就能将法国政体的演变整理出来。抓住线索,再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一过程,产生了何影响,从中得出什么认识等。这样有助于建立立体知识结构。
  3.关联词:关联词表示事物间的联系,抓住这类词利于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不仅能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助于深化认识。如:“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虽继续抗战,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通过提示词,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蒋介石抗战态度的变化――动摇,而且应注意蒋仍“坚持”抗战而没有放弃抗战。
  4.对比词:抓住这一类词可以把握同类事件的一般规律(普遍性)和某个事件的突出特点(特殊性)。如:“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于“不同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几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那么“不同”表现在哪里?为何会有这种不同?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各国的特点;结果是一样的,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本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将不同方式与相同结果结合,我们能认识到历史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5.抓住既能体现主体内容,又能拓展、深化教材的提示词,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如“14、15世纪,人类历史经历着巨大的转折”。句中“转折”指什么?为何会出现“转折”?根本“转折”是什么?从而准确把握本阶段的特点和经济与政治、思想的关系等。又如:“督政府一方面……另一方面……建立正常秩序。”句中“正常”是提示词。由此分析“正常”的表现是什么?为何说是“正常”?之前是“不正常”,表现是什么?为何会出现这种“不正常”?这就能深化学生对法国大革命过程的理解。
  二、扣准历史概念
  有的历史概念本身就包含了许多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就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该概念。如:“新思潮萌发”,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含义:思想潮流而不是其它潮流;二是思想的特点即“新”而不是“旧”;三是程度,即“萌发”而不是发展或广泛传播。再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点出了其性质,与原来思想有差别;“早期”点出了发展程度依然较低,尚不成熟,等等。这样分析既能准确把握本概念的内涵,又能明了与其它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三、横向迁移知识
  所谓学科能力,简单地讲就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迁移是指“已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在学习其它类似的新知识的过程中起作用的现象”,也就是知识运用能力。迁移能力既是能否全面掌握知识、深入分析问题的重要标准,又是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历史学习中发散式迁移,即在没有明确的要求下的一种自觉迁移,是一种重要能力。如分析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经济发展的因素,南方主要是北民南迁,北方主要是社会环境,两者结合就能得出影响该时期南北经济发展的因素是社会环境、劳动力和技术,并且还可将这一认识迁移到认识其它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原因中。同理,其它时期的因素也可用来分析本时期的问题。这样就能全面把握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类似的还有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统一的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的关系,等等。另外,不同学科间“迁移”不仅是知识的,而且是能力的。带有共性的方法可以相互迁移;课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也可以向社会生活迁移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
  四、掌握章节结构
  前三方面均是由“点”切入,要想全面理解通篇教材,必须将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把握,由点入句,连句成段,组段成篇,连篇成章。在阅读过程中,句的地位不容低估,句与句之间基本上是包含、并列两种关系。是包含关系的,要把握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不外乎段首、段中、段末三个位置”,在历史教材的叙述中一般在段首,每目标题即为中心句;在前言介绍中一般用并列关系的句子从多个角度、按时间顺序介绍本章内容,如教材中每章的前言部分即是这种表述方式。
  对于一段文章要正确划分层次与概括层意,通过切分层次去理解材料中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其涵义。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章节结构,理解各部分内容及其关系和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建立知识结构。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四节内容分别讲述资本主义如何产生,在思想、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领域的表现。这样就可将该章分为“兴起”、“影响”两方面。
  总之,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把握关键词以发掘隐性知识有利于理解“点”;扣准历史概念有利于组成“线”;横向迁移知识有利于组成“面”;掌握章节结构有利于形成“体”,四者是一个整体,各自独立,理解其意义就能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探究原因,领悟规律,形成能力。只要我们真正将这些认识同阅读实践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受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