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阅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爱妮

  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训,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必要途径。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下面我从阅读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学生自己应该怎样阅读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倡导有效的数学阅读的具体意义
  1.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地位。
  目前的高中数学阅读主要是以阅读教材为主。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具有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有别于其他学科阅读的独特之处。教材不仅仅是教师讲课材料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加强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对教材上的定理、概念、例题等进行反复的阅读推敲才能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2.加强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学好数学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以前高中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满足于只要听懂课就行了,数学教材通常仅被当做习题集用,对正文很少仔细阅读,即使是老师布置了阅读作业,也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地草草带过。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创新见解,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这样做显然与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相违背。教学实践证明促进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学生阅读。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阅读能力差,不要说阅读课外数学书籍了,就算是阅读数学教材也不能得其精。因此,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二、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新教材不仅内容非常贴切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在编排的形式上变得活泼新颖,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因此,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图像》这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了本章引言中关于指数爆炸和细胞分裂的有关故事,引起学生关注。我又适时将其与指数函数的图像这一节联系起来。学生带着兴趣进行阅读,对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2.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针对不同阅读对象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
  (1)阅读概念、定义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定义中的字、词、句,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能够将各种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即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强调对概念、定义阅读,一定要咬文嚼字,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以求把握其本质,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与比较,直至弄懂其含义。
  (2)阅读定理、性质
  指导学生分清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明确由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掌握数学语言之间的灵活转化;联系有关联的定理、性质,进行分析和比较,使其得到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我要求学生在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其逆命题是否成立,进而推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这样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两个定理的识记和理解。
  (3)阅读例题
  指导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然后尝试解题,再和原答案比较解法的优劣,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进而探求到新的解题途径。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例题往往没有被我们很好地利用。例如在学习《向量在几何中的运用》这一章节时,书中的例题都非常典型,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先读例题,再做类似的习题,进而理解向量的基本应用。
  3.有针对性的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目的去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问题才会促进学生去思考。在新课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编写阅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编写的提纲通常以问题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阅读,从书中直接找出答案。例如在《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这一节,我设置了如下问题:①向量共线的定义是什么?②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是什么?③如何用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④用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注意那些问题?⑤证明三点共线可采用那些方法?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由消极的听讲者转变成主动的思考者,切实感受到主动探索的乐趣。
  三、学生提高自身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1.手脑并用,主动阅读。
  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应养成读与写相结合的良好阅读习惯。如在阅读时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容易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纸笔演算能促使自身积极的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理解。再者数学阅读是一种主动阅读,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如数学证明题的阅读,在看完题设要求之后,不要马上看证明,而是先分析条件与结论,试着去证明,若证明出来了,对照答案,比较修正;若证不出来,适当参考答案,再尝试证明。
  2.勤读多练,学会思考。
  只读不思实际是无效劳动,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学生应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学会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对每一个数学符号、图形、数据描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的表达方式。
  3.融会贯通,善于比较。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在进行数学阅读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在阅读中还要善于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新旧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新旧知识相比较,也可同类问题相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妙处,而且可以认识到不同数学问题的共同规律和内在联系。
  总之,数学有效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思维训练的基点,也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有效阅读应该得到普遍的重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