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路平

  摘 要: 管理心理学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其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大学生管理研究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显著的指导作用。作者以需要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群体心理、挫折理论为例,探讨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作用
  
  早在1806年赫尔巴特就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言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并且赫氏正是在其心理学思想和理论如统觉团理论等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如影响较大的四段教学法。此外,斯金纳、杜威、维果茨基等大家的教育理论也是在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显然,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举足轻重,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也不例外,特别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以人类心理现象及规律为研究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不仅具有提供理论基础的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基础的意义。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搞好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否则可能会造成管理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应。
  一、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指导我们研究学生管理做到以人为本
  管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决定于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个体行为的起点和基础,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愉悦感和激励的力量,工作、学习就会更加积极。
  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我们就要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贯彻到学生管理研究中的指导思想。这样,我们就会在这个基础上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共同需要和不同需要,然后综合分析、设计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满足合理且条件成热的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学生合理但条件不成熟的需要。此外,还通过增设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科学引导学生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
  二、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促进学生管理研究成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体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平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取决于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取决于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人们总是通过社会比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通过比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报酬比例相当时,就会心理平衡,产生公平感,于是心情舒畅,工作、学习更加努力。
  “公平理论”启示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平、公正、公开对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巨大作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勤贷免、评优评奖及其他个人荣誉的合理分配等制度,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合理地将公平理论引入这些制度的研究、制定与完善中,确保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只有这样,制度的实施与开展才能顺利有效。
  三、管理心理学的“强化理论”,帮助我们科学制定学生奖惩制度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因此,学生管理研究就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如:规划设计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大学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愿意为这种认同而努力。在实际的学生管理研究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获得成绩之后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个性、不同群体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提高学习积极性。尤其要加强对后进学生的关注,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奖励,在集体活动参与中多鼓励、多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尊自信。
  四、管理心理学的“群体心理”,帮助我们科学进行学生平行教育
  可利用集体心理的群体优势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利用集体的力量成功改造过许多流浪犯罪青年。“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已成为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
  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研究时也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从对学生团体管理上做文章,或许更有成效。学校的社团、班级、宿舍等都是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好环境,运用集体心理来教育和鼓励先进,监督和激励后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适应,将同学间“平行教育”的影响作用发挥到最大,把群体的功能发挥到最强,往往胜过教育者的鞭策和监督。
  五、管理心理学的“挫折理论”,指导我们研究大学生挫折教育
  挫折理论是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可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猛醒,汲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挫折可使人们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出现负向情绪反应,并采取消极的防卫方式来应对挫折情境,从而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如不安、焦虑、愤怒、攻击、幻想、偏执等。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多种心理矛盾并存,同时由于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因此在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挫折体验,心理上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自卑、孤独、焦虑、抑郁、冲动、易怒等,如果不懂得如何控制,将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方式来对之进行挫折教育。进行学生管理研究不能忽视挫折教育研究,而且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研究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等,以便于正确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管理工作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新突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和地位,认真研究管理心理学理论,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学生管理研究之中,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会更科学更合理,研究成果才会更有效并顺利实施,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芦文慧.论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基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思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田新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研究新视野[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3]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常征,陆纯.浅谈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