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淮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步一步深入,改变传统的单纯性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培养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条件,是构成小学生学习动机最为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一种需要,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先声诱趣
新课导入对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好比一场戏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以诱发出求知者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2.探中引趣
先声诱趣仅是启开新课的大门,但要达到教学目的,尚需继续展开。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引发兴趣,一环紧扣一环,恰到好处地引导,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当开始诱导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时,讲授第一部分内容“圆的画法”。为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出其不意地向全体学生提出挑战:画圆比赛。看谁画得又圆又快。全体学生用铅笔在草稿上画,我用粉笔、图钉、细绳在黑板上画。当得出我画得又快又圆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原因找到了,方法也就掌握了。
3.练中生趣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设计的练习要做到:(1)练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2)练在突破难点、重点。(3)练在强化技能。(4)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适当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声情并茂、贴近生活、形式多样、趣味性的题目,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加深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二、创造条件,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1.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中来。“凡是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
2.全程参与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真正地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归类,及时点拨,真正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全方位参与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而且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全方位参与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指导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
1.学会读书
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是书本,学会读书,不异于掌握的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懂得书上的表述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提出问题,划出关键点,作些批注。
2.学会思考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不会自觉地提出问题,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会质疑
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地提出问题,应启发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起探究。
4.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在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有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机会,这样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时空和更多的交流机会,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体验成功,保持自主学习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欣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起继续奋斗的志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案例: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为了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我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抓住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共同概括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
(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你熟悉的图形。
(2)根据拼出的图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我在巡视学生剪拼时发现,由于学生不理解书上的图意,不认识“拼接”是为什么,只顾“拼”,不考虑拼成的图形是否有利于公式的推导,于是将上、下、底重合拼接,或不相等的腰重合拼接,或上底与上底重合拼接,等等。虽然部分学生用倒转两个梯形直接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但这样形式化的推导无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鉴于此,我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图,他们往图中箭头的示意方向发现,第一步是将一个梯形旋转180度,第二步再将它平移上去,才完成拼接(图略),将公式推导出来。学生经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了几种推导公式的方法。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开拓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