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祥子的悲剧成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浩洁

  摘 要: 小说《骆驼祥子》通过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分析,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描绘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从而揭示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办法。
  关键词: 小说《骆驼祥子》 悲剧成因 社会 自然 个人
  
  小说《骆驼祥子》讲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人生。他曾经体面,要强,有梦想,健壮,而到故事结尾已经变得堕落,自私,谋财害命。是什么让这个“仿佛在地狱也能做个好鬼似的”劳动者沦为真真正正的“末路鬼”?
  仔细分析祥子的性格,命运,乃至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压迫和剥削,又有自然的无情摧残,还有个人的局限性和不成熟。
  一
  作者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1],所以祥子注定要在这个黑暗社会中受尽折磨。他仅仅是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却一波三折,历经艰辛,最终梦想还是破灭,其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在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战争生活中祥子辛苦三年得到的第一辆车没有了。他的衣服鞋帽甚至系腰的布带都被兵痞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可是他又能怎么样呢?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祥子只能成为病态社会的产儿,他不可能以一己之力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
  厄运并没有停止对祥子的侵袭,它派阴险的孙侦探来诈骗这个苦命的人力车夫。孙侦探恐吓祥子,让他拿出赎命钱。为了活命,祥子不得不把存在闷葫芦罐子里的所有积蓄给了这个敲诈徒,更悲惨的是连御寒的被褥也被霸了去。世界之大竟没有祥子容身之所,难道社会就真没有多余的地方供他立足?
  天有不测风云,军阀、孙侦探的无序掠夺是无法预料的,但车行老板刘四老爷的剥削,杨先生杨太太的侮辱,夏太太的引诱,陈二奶奶的迷信愚弄都是有序的,可预测的。可祥子依旧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更加深了他的身心创伤。在封建旧社会中,人们喜欢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却把自己的同类驱赶到野兽中去。祥子就是这里的“同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同样是人,却被上层阶级死死地踩在脚下,无情的压榨使他们不堪重负,喘不过气来。
  酒席后,虎妞以“怀孕”为由,逼迫祥子与之完婚。婚前没有任何爱情基础,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投降了这个“面如下了霜的茄子似的”女人。他们没有共同的生活态度,没有共同的事业理想,也没有共同的性格志愿,有的只是尖锐的矛盾冲突。
  我很赞同樊骏的观点,他将祥子视为“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但在论述虎妞与祥子的关系时,则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把他们之间的矛盾看成阶级对立[2]。虎妞是剥削阶级,而祥子是被剥削阶级,工作中如此,连婚姻也不例外。关于结婚,虎妞是一厢情愿,而祥子是被逼无奈,他们的结合仅仅是为了满足虎妞单方面的性欲。这个泼辣的女人给祥子的是畸形的爱,是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个剥削阶级完全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并没有把祥子当成自己的丈夫,更多的像是她的猎物,在这个剥削家庭中祥子的心灵和肉体都受到极大的摧残。在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
  自然界的风吹雨淋也增加了祥子的苦难。自然是无情的,它不会看在好人或者可怜之人的份上稍有偏袒。“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没有公道的世上。”这句话给将自然抹上了感情色彩,在不公道的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公道的,更凸显出社会的黑暗和祥子的无奈。
  三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的错。”真的不是他的错吗?我觉得并非如此,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饱经风霜会让他更加睿智,勇敢。那么祥子是怎么把自己毁灭,他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一方面,祥子的生活理想及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行为方式带有深刻的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倾向。他没有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的求生之路,他不知道穷人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他一开始就执著地认为只要拼命苦干,就可以改变自身命运,而且执迷不悟。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思想是造成悲剧的主观因素。
  另一方面,是祥子人性上的弱点。诚实善良与现实的压迫,使他无法摆脱与虎妞的婚姻锁链,他的软弱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命运。面对一次次的打击,他没有愈加坚强,而是自暴自弃。他从起初的精神向上到后来不甘失败,最终自甘堕落,是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他走向灭亡。
  祥子是市民文化土壤孕育的悲剧,他的身上带有强烈的文化劣性。他既有淳朴善良、热爱劳动的一面,又有自私褊狭、愚昧麻木的一面,这些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可他现在生活的环境是市民社会,这是个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其中充斥着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这两样东西伴随着祥子的人生历程,也不断腐蚀着祥子的灵魂。这样,两种文化中的糟粕合流,甚至愈发膨胀,最终崩溃。
  社会的压迫,自然的摧残,以及个人心智的不成熟最终酿成了祥子的悲剧。小说从这三个方面揭露了黑暗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批判了狭隘的个人主义,揭示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者摆脱困境的主题。
  有人认为,小说否定了个人主义,但没有给中国或中国人民指出或暗示一条正确的出路[3]。小说中确实没有介绍祥子究竟该如何摆脱个人主义的束缚,他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才是正确的?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只有促进社会进步,文化改良,加强国民的心理教育,改变愚昧无知的现状,才有可能极大程度地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上演。
  
  参考文献:
  [1]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老舍文集,VOL15:24.
  [2]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文学评论,1979,(1).
  [3]许杰.论《骆驼祥子》.文艺新辑(第一辑),194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