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因材施教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林娜

  摘 要: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因材施教的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社会的急剧发展,使得每隔十年甚至五年诞生的孩子,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的研究,是提高当代教育质量绝不可缺少的。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面对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
  关键词:因材施教;课程改革;自主性;进取性;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10-01
  
  一、孔子的因材施教与现代教育的问题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
  ①层次教学制。层次教学制就是按照学生原有基础划分层次,按层次编排班级。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一班级,他们基础相同,目标一致,既避免了参差不齐的状况给教学带来的不便,又方便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②课程选学制。课程选学制就是在保证必修课学习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充分考虑自己的现有基础,选学自己心仪的课程。配合这种制度,学校应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学校师资和设备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多地开设各类选修课,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二、分析90后高中生的特点
  (一)张扬个性,思维独立,创新能力突出。他们自己不断强调“每个人都独特的”,“90后最有个性”,他们的确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而且创新能力突出。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90后这一代人的创新能力非常突出,当很多年前人们为中国学生动手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而倍感伤心时,这一代人已经开始逐渐树立起我们的自信了。而且,受到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90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接受知识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以前”。
  (二)有孤独感,渴求友谊,但又不善合作。调查表明90%的同学会不时或偶尔觉得空虚孤单,“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注定成为了孤独的一代,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进而产生代沟。究其原因,有人是因为对交往缺乏兴趣;有人是因为不善交往,有人自视清高,有人惟恐在交往时遭到别人的拒绝和耻笑而不敢交往。”
   (三)信息丰富,不善鉴别,易跌网络陷阱。许多青少年对网络表现出少有的钟情与痴迷,不会合理利用网络,在网上浪费时间过多,而泛滥的网络色情信息,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90后”诱惑力比较大。有的青少年打着网络学习交流和查找资料的幌子,在网络上游荡闲逛,男孩子玩游戏多,女孩子聊天交友多。有的“90后”青少年在假期里彻底放松放纵自己,整天泡在网络上、网吧里,一个假期过后,已经“网络成瘾”了。
  (四)竞争加压,学习焦虑,身心负担很重。“90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的压力。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形成了程度不同的如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值得人们关注。”
  “面对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和父母的期许,一些孩子对学习有着神经质般的紧张、焦虑和恐惧。这一点重点中学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焦虑,比普通中学更甚,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越重。”
   (五)生活优越,抗挫折能力弱,依赖亲情,但又关系紧张。一个1994年生的孩子说,自己从小到大感受到的不是一般的幸福和快乐,而是非常幸福、非常快乐。调查也显示:认为90后怕吃苦、受挫能力弱占44%。“90后”孩子会夸大‘代沟’的存在,单方面认为父母观念陈旧落后,和父母一有意见分歧往往表现得情绪激动、行为失控,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完全是在为难自己,有意和自己过不去。”
  这些看似矛盾现象,恰恰说明,90后是在积极探讨人生,虽然产生困惑,甚至出现错误,但他们却是在酝酿着时代所需要的新价值观。终究未来是他们的,是需要他们自己选择价值观,走自己的路。
  三、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和进取性,提高教育效果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日益成熟,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我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观念上与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自信而自尊,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才能。不管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父母、教师的讲解,或者书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面争论不休。
  教师如何更好地做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中要努力实践“四有”。一要有趣: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可持续性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二要有用:教学中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之中。在感受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三要有为:课堂教学是学生新知识的发现者,课堂上让其有所作为,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四要有得:一课一得,促进发展。有的学生可能知识掌握的不那么牢靠,但是身心得到了愉悦,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或者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了这都是收获。同时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关注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熏陶、感染甚至是感召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