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的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 敏

  摘 要:“施教之法,贵在引导。”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在于唤起学生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积极、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主动;思考;讨论;感悟;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98-01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在于唤起学生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积极、自主的学习。
  回顾自己以前的课堂,我会觉得有些沉闷,缺乏活力,表现为老师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很多时候成了台下的“看客”。课堂上宝贵的40分钟,老师就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马观花,每个地方都面面俱到,但是却都没有落到实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也叫苦不迭。为此,我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我“精心”设计的课,学生却收获甚少呢?于是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尝试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孩子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一、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瑞恩的井》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选择从重点句子入手:
  师:文中瑞恩的话出现了两次,你认为这样写重复吗?
  出示: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1:我认为这样写不重复,这句话起着强调作用,突出瑞恩想要帮助非洲的人们喝上干净的水的决心。
  生2:从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瑞恩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为了非洲孩子能喝到干净的水,我觉得他很伟大!
   (我赞许的点头,并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生3:我想这就是瑞恩努力攒钱的原因吧!
   (其实,这就是我要揭示的答案,但没想到适时的引导和耐心的等待,学生会有这么精彩的表现。)
  师:是呀!为了非洲的孩子能喝上干净的水,小小的瑞恩通过勤劳的双手,终于攒到了他的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了一口井。也就是这句话成为了瑞恩攒钱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不断地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生1:我们都应该学习瑞恩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2:我认为他做事情有恒心,有毅力,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我也希望自己能像瑞恩一样!(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认为文章关键的地方都必须由老师亲自归纳总结。但从这节课看来,给予适时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们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文章重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又如教学《瑞恩的井》一课中,在研读文章中心句时,有两个句子让学生们犯了难,大家都认为这两个句子非常重要,难以取舍:“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我还要继续努力,让美个非洲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此时,课堂上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我有些按捺不住了,想要揭示正确答案。可是我又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自主学习的好时机吗?各小组通过默读课文,分析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哪一句更好的揭示了中心思想。这样的讨论远远比讲授的效果好的多。
  组1:我们认为“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是文中的中心句,课文题目就是以“瑞恩的井为题的,这句话照应题目。而且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组2:我们认为“我还要继续努力,让没个非洲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是文章的中心句。全文都是在写瑞恩帮助肥瘦孩子打井,让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
  教室里再一次闹嚷起来,我示意停止,带领学生再次阅读,细心品位文章:“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瑞恩是为了非洲孩子能够远离疾病、痛苦、饥荒和死亡的困扰,小瑞恩竭尽全力的帮助他们攒钱、打井,喝上干净的水。而第二句话“我还要继续努力,让每个非洲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则是点明了瑞恩攒钱的原因,说明瑞恩是个做事情有恒心、有毅力的孩子。现在你们认为哪一句作文章的中心句更好呢?学生都若有所思,虽然他们有的争的面红耳赤,有的沮丧的低着头……但我心里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看到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讨论。下课以后,有的学生还拿着书找我理论呢……
  三、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多元感悟
  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先分组学习,再整合归纳意见。这样大大的节省了老师讲授的时间,学生也主动的参与学习。学生先分组学习文中的重点段落4、5、6自然段,再由各组组长负责整合意见并发言,并且由组员画出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人”字型铁路的线路图,通过简图了解詹天佑的聪明智慧。学生便开始小声读课文,小组交流。一开始,我有些担心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会不会成为“看客”,其他学生会不会在组内讨论中滥竽充数……于是我走进每个小组,倾听他们的发言、辩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通过画图来理解文章。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听的特别专注,不时给台上的学生补充、更正。“居庸关”、“八达岭”、“人字型”线路这些课前预设的难题都被学生一一攻克了,我非常开心!从后期的复习中,我了解到他们对自己习来的知识记忆特别深刻,我告诉他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站在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教学《一个这样的老师》一课,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从职业角度去体会着读课题。
  生:一位这样的老师(“老师”二字重读)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从任务性格来体会着再读课题。
  生:一位这样的老师(“这样”二字重读)
  老师简洁、自然的导读,让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许多,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围绕着怀特森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展开教学。在学习文章2―7段时,老师出示了问题:“当我看到――,我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个――的老师,因为――”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重点词句体会并作批注。
  生1:我从第2段的词体会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的老师。他的教育方法很新颖和独到,教会了我们学会质疑,在怀疑中学到新的知识。
  生2:我人为怀特森老师是以为与众不同的老师。他教会我们主动的去探求知识,敢于正视他人,坚持真理。
  师:他们都说的很好,那你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
  生3:怀特森老师教给我们的新怀疑主义,让我们认识到书本上和老师说的并不一贯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要有坚持整理的毅力。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解答,真棒!
  有时,放开你的手,成全孩子们,他们会还你一份精彩。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要根据变化的学情及时调控教学,语文课堂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