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沟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秀平

  摘 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实现学校目标、明晰职权职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本质上说就是师生双方借助于沟通而实现的,没有交往和沟通,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
  关键词:教学;沟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66-01
  
  良好的沟通就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使交换的双方互相了解和信任。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换,行为的影响,及其它方面的渗透。在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沟通的作用,因为它太平常了,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沟通,但我们却没有很好的掌握沟通的艺术,特别是在学校教学中,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沟通。在这些毫无城府的孩子的特殊群体里,恰当的沟通就更加不可缺少。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传递者→过滤→接受者→反馈的环回过程。有一句话非常合适:在别人的反应里看到自己。因此师生沟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动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分享的一种活动,既然强调师生双方的平等参与性,因而师生沟通应该是双向的、理解性的。师生沟通不仅指向学生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开发、美德的锤炼,还指向学生人格和精神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沟通的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是教育活动本身的体现。师生沟通不是教育或教学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止是教育或教学活动的工具或手段。
  二、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
  (一)学会了解。了解每一个同学是老师与学生尽快沟通的必要条件。因为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们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这就使我们之间有了一定的隔阂。再加上我们与学生有年龄的差异,有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去解决问题,有时候也会把我们的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这样就使得我们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了,不利于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二)真诚对待。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感情是最具感染力的东西,一个人的情感可以诱发别人同样或更多的情感。教师的情感的弥散则会深深影响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传递的信息,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能倾注爱心,又哪里谈得上与他们沟通呢。因为爱能驱使老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去克服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我们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经指出:“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爱心很重要。”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尤其要对学生投入真诚的爱心。只有我们用真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亲近我们,信任我们。
  (三)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在师生沟通中尊重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因为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只有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尊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尊重受到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都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期望获得他人的关爱,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们更多地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
  公正无私,一视同仁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准则。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确并不容易。作为一名教师,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我们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如果做不到一视同仁,就必然会亲此疏彼,这样不但不利于全班学生的沟通,反而会使亲者产生不健康的优越感,疏者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造成同学们之间的不团结,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学会倾听。积极的师生沟通不只是教师的喋喋不休。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积极倾听学生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学生的内心,用他所能接受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真正的倾听,就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就不会把自己的心理话和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倾听本身就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谈“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能耐心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了老师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更需要技巧。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