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定芬
摘 要:“滴水可以穿石”“铁杵可以成针”,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积累学习,就必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留;删;补;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132-01
综观我市历年中考文言文会发现,文言文考点都来自课内,而文言文的知识考点每一年又都大同小异,且出题离不开“文”和“言”的范围。这里的“文”即是指思想情感、文学、文化;这里的“言”指的是文言知识以及字词句的理解和积累。
而很长一段时间内,文言文教学落入字字落实,句句翻译,面面俱到的教学误区。老师讲得细,学生则不知所云,一到考试就会张冠李戴可以说是费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文言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是诵读,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极其重要的方法。通过诵读能够培养文言语感,感受作者思想。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太远,所以抓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诵读是实现“文”和“言”统一的基础。在课堂上采取各种形式的诵读方式,或老师范读,再由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齐读或分组朗读。有时还设计一些朗读活动,让学生在读中熟悉文章,感知作者的思路;在读中揣摩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学生能带着明确的目的反复诵读课文并力求熟读成诵,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学生对文言文若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往往对文章的情感、神韵就能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环节的教学即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每年中考的必考考点,而正确翻译的方法又是答题的关键。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根据《课标》及中考要求,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直译的方法,要掌握这种方法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在翻译中主要教给学生几个翻译的诀窍。
1、留。如遇到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朝代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专用名时,一律照抄,不必翻译。如: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翻译时保留不变。)
②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屏障”“桌”“椅”“扇”“抚尺”都是物名,翻译时保留不变。)
③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陈胜” “吴广”是人名,翻译时保留不变;“将军” “都尉”是官名,翻译时保留不变。)
2、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的,翻译时便可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②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可不译。)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之”用在名词后凑足音节的助词,翻译时应删去。)
3、补。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译。如: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句中“见渔人”前省略了主语“村中人”,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句中“以”后省略了“之”,意思是“这个条件”,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4、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何陋之有”可调成“有何陋”,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句中“谁与归”可调成“与谁归”,全句译为:“同谁一道呢?”)
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可调成“千里之马”,译为“能日行千里的马”,即“千里马”。)
翻译的方法不止这些,上述只是列举了初中生常用的几种文言翻译方法。教学生翻译文言文时还应遵循两大原则,其一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翻译古词、句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其二是直译为重,意译为辅。即依照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文的句式和语气等。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读起来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
如“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直译为“高官厚禄就不辨别礼仪就接受”意思不明确,而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意译后就不难理解了。
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使用,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文从句顺。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虽然初中文言文的语法不属考试要求,但为了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保持其统一性,初一就要对学生提文言语法,使他们初学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文言翻译涉及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通假字、一词多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词、文言句式等,都是必须讲清和掌握的。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一般是放在语境中逐步进行。如果一篇文言文是一棵树,那么这些知识点就是这棵树上一个个的果子,品尝鲜果的方法是边攀爬边品尝,最好不要把它全摘到筐里再去欣赏。品尝还应有回味的过程,这就到了文言文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即梳理和归纳知识点。
梳理和归纳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求巩固,也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滴水可以穿石”“铁杵可以成针”,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积累学习,就必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