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美术欣赏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晓明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类素质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随着各学科的边缘化,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发展、横向延伸。因此美术教育要走出纯美术小天地,培养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美术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加强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以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关键词:美术;欣赏;培养;综合思维;精讲;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30-01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类素质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随着各学科的边缘化,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发展、横向延伸。因此美术教育要走出纯美术小天地,培养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制订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达成目标:
  第一, 了解美术发展趋势以及美感的多样性,拓展想像的空间,综合运用丰富多彩的美术媒体、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与生活。
  第二, 了解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索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第三, 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
  过去我们的教学视角单一、僵化、固定。师生关系是灌输和被灌输的关系,欣赏课上面对名作,我们给学生介绍的是教材上的现成结论。学生的思索空间很小,不能质疑,也不敢有疑问。教师滔滔不绝、煞费苦心;而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却不甚了了,消化吸收不了这样的满堂灌。所以美术欣赏教育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描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教师要精讲
  在欣赏课上,让学生知道: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首诗、一部历史一篇出类拨萃的文章、一曲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章。要想真正领会其深层次内涵,必须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一个语文和历史知识缺乏的人很难领悟出中国画中孕藏着的诗情画意和中国长城真正价值;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不会理解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绘画中的音乐性,不会把画中的色彩、形体、结构、构图现代音乐中强烈的音响节奏产生共鸣而产生通感;一个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的人,感受不到中世纪罗马式、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历史地位和艺术魅力……使学生认识到各学科知识都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多种知识,才能真正理解作品、陶性淑性、提高素质。
  在欣赏课上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追求目标,为了防止出现“一言堂”,教师不要让自己的描述作为结论,代替学生的想法,所以教师的“半成品”式的描述,纯属引导性质。但这样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恰恰相反,教师要重视对作品描述的准备工作,这包括着政治、历史、宗教、美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修养。教师对美术作品语言的描述能力不仅仅是单纯的表达能力问题,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在欣赏课上,教师不要把教学的目光仅局限于美术知识范畴,应打破分学科各自为政的格局,与学生一道从政治、历史、社会、艺术性等多方面探讨作品,借助多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支持学生以他们的标准理解艺术,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相互对话,这样的课堂才能进行开放、平等地多向交流。
  二、 走进“对话”
  这里说的对话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随便交谈,而是一种在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而具有情趣和美的气氛中,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谈。
  如欣赏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时,教师可引用诗词名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并把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师生一起欣赏宋代佚名画家的花卉小品《出水图》中荷花一尘不染、雅致妩媚的高洁品格。并结合欣赏语文课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断:荷塘上“田田的叶子”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而叶了中间的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充分体现了语言艺术――文学、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美术之异曲同工之妙。接着再欣赏孙犁的《荷花淀》片断:“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并吟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体会其中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阳刚之气,与前面画中与诗中体现的阴柔婉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风格欣赏明开创水墨画大写意画风的徐渭的《杂花图卷》中所蕴含的勃勃生机。并根据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轨迹:以写生为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强烈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与西方绘画史发展轨迹比较,从希腊罗马美术神人合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美绝伦的写实→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强调光感的印象派→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后印象派→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现代艺术强调自我表现和艺术形式探索及艺术的标新立异,殊途同归,说明东西方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并正在交叉融合,共同发展。
  在对话中,师生畅所欲言,交流双方很快达到视野融洽合,在融合中,相互扩大眼界,使精神生活进入新的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是从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汇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在美术课上,拓宽了创造国民经济的领域,在培养复合性人才素质方面,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浩大的教育工程,还靠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把美术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加强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以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