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细节教学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祖 燕

  摘要:文学作品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艺术品,作为它基本结构的细节描写,当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的细节描写,是指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事件的描写,它是文学作品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一种手段。细节虽小,但细节描写能在塑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深化文章主题、描绘典型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细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02-01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有的作家认为:细节是艺术品的灵魂,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决定的。喜欢阅读的人不难发现,众多的文学作品包括经典名著读后令人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枝微末节”细节。确实,细节描写的表现力是惊人的。许多难以言状的情景,往往只需要一个细节就清楚了;花了大量笔墨写不活的人物,常常只需要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便呼之欲出了。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无处没有细节描写,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
  一、细节描写能凸显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有的细节虽只寥寥几笔,但对人物性格的显示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把人物刻画得入微传神,栩栩如生。
  “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范进中举》)
  这一有些夸大了的屠户低头为范进扯衣服的细节,写出了胡屠户极力讨好范进的奴颜婢膝的神态,与范进中举前,屠户在范进面前“腆着肚子”、“臭骂”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活画出胡屠户趋炎附势的丑态。
  “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已己着了慌,伸开五子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已己》)
  孔已己已经“弯腰下去”看见豆不多了,但为什么“直起身又看一看豆”呢?说明他看到孩子们都不散,仍想再给孩子们豆吃,可看看自己的豆不多了,也没给成。这一细节描写,写出孔已己性格的另一面――善良。
  二、细节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
  人物的心情,除了通过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外,也可通过细小的动作流露出来。因此,细节描写也是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手段。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甲虫飞进来,但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这段文字的细节描写比较多。挂在铁杆上的字帖,是韩麦尔先生精心所制,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小小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孩子们没受甲虫影响专心画“杠子”,刻画出了孩子们对法兰西文字的热爱;小弗朗士对鸽子叫声所产生的联想,可以看出他内心在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这平平常常的细节,烘托出法国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三、细节描写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细节是构成基本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往往离不开一些细节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某些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却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如果没有这细微的铺垫,故事情节就无法关联。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的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小橘灯》)
  小姑娘削橘皮、揉橘子,一瓤一瓤掏橘瓣,这些细节,虽不能表现小姑娘的性格特点,但它们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小姑娘制作小橘灯是作者重点写的,而此处小姑娘的诸多动作,为后文写她制作小橘灯作了准备。如果没有小姑娘剥橘子这些细节,就没有“我”临别时小姑娘制作小橘灯,就更不会有作者由小橘灯所受到的鼓舞、所看到的希望,小姑娘的形象也就不是那样鲜明。
  四、细节描写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一些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生动细节,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对深化文章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故乡》)
  这一细节,除了给人以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产生的真实感外,还通过闰土拣走香炉和烛台这一细节,沉痛地控诉了封建迷信对农民的精神毒害,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五、细节描写能描绘作品的典型环境
  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活动的,所以,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带有当时的生活气息,从而反映出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醋栗。”(《变色龙》)
  警官后面的巡警“端着没收来醋栗”这一细节,揭示出当时俄国社会军警宪兵横行,老百姓的自由和财产得不到保证的世道。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反复无常,丑态百出,扮演着一条沙皇忠实走狗的角色。
  细节描写虽然是作品“细微末节”处,但决不是作者信手拈来之物,而是他们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认识得最透彻,理解的最深刻之处,倾注了作者独有的审美情结,因而其含义是极其深刻的。其细小的形式与深刻的含义构成了一对矛盾,矛盾现象无疑使人产生意料不到之感,于是又可从体验中感到一种创造的骄傲与快乐,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有人说:艺术的“真”让人感动,艺术的“美”让人回味。的确,美的东西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反过来说,让人回味无穷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