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建丽
摘要:本文阐释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问题。从改变阅读的主体,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创造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指导;开放型的阅读过程这四个方面来介绍本人在初中语文阅读兴趣培养中的体会。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14-01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学习过程,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些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不应该机械的割裂。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深化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改变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等参考资料,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用谈话的方式,把预设好的问题、答案以”填鸭式”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之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我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阅读的主体(学生)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换回直觉经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此,即使是阅读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的读、兴致勃勃的读。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和学生作为成人和成长中的一代,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中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的契机。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共同体,他们通过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可以实现各自的自我超越,因此,教师的责任是引导、指导、帮助学生学生进入作者的世界中去。首先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有意识的去合作者对话。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在传授知识中,不断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推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乐于主动地去探索语文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乏味的内容,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最佳状态。
例如在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这一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时,教师首先设计几个情境再现的问题提纲:皇帝每天都在做什么,骗子怎样打动了皇帝的心思,大臣们如何与骗子们一起欺瞒皇帝,再怎样的情境之下谎言被戳穿。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纲把这则童话故事演变成一个童话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学校的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场所,其环境的布置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学校图书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些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黑板报的读书园地定期向学生介绍好书;每周的周一我必定把学生们的摘抄本、阅读笔记收上来一次,认真的批阅,把优秀的摘抄本、阅读笔记在学生中传阅,在班级中展示;我们班还设有“阅读之星专栏”。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要让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阅读《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欣赏作品的基本方法,即从童话故事的最大特点――想象和夸张入手,透过想象和夸张的表象,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主旨,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阅读和欣赏方法,可以再今后的学习中,去解读、欣赏更多的童话故事。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阅读童话的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应该尊重学生阅读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硬性要求学生读名著。在“开卷有益”的前提下,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
四、创设开放型的阅读过程
作品的开放性给读者的审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章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形成结构系统,而且是一个有待于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具体化的语义结构系统与“图式化”框架。优秀的作品都不是浅薄之作,它就像无底的深渊,吸引着读者去探究。阅读的过程是文章意义的不断阐释、不断创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中,不同的读者以自己富于个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理解,不断赋予文章以新的意义,从而使文章的意义得到不断的开拓和建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意义的再创造和开放性的动态活动,将随着时空的变化、情境的变化和阅读者个性的差异不断地发展。额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给学生创造开放型的阅读过程,不要一味的一应试教育的老模式束缚学生的手脚。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其读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展开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