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图形创新思维方法的教学途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琳

  摘要: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往往只重视设计结果的训练,而忽视了设计过程的培养。事实上,设计过程中蕴含着思维创造能力,是决定学生整体设计才能的关键。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转变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图形创新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多元化的思维方法。本文提供了三点教学思路,包括多种思维方法并举式的训练、从切入点延伸思维走向以及重视想象与联想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图形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33-01
  
  何谓图形?正如著名的设计理论家尹定邦所言,图形是“人为的创造的图像”,因图而成形。图形可以透过自身的视觉组成因素,向人们传递着某种讯息。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图形是个人设计思维的一种直观化呈现,可以体现出深蕴于其中的理念与寓意。通过说明性的图画形象,设计者的思维动向得以形成可感知的视觉载体,继而调动起受众心理层面的感性认知。这样一来,设计师与受众之间便达成了思维上的交流,而连接这种心灵沟通的“桥梁”,正是图画形象。时代在不断变迭,创新是社会前进的温泉,设计也需要创新思维的灌注。于是,图形创意成为评判现代设计师的基本考核点之一。是否具备图形创新能力,换言之,是否掌握了图形创意思维方法,成为设计学专业学生所必须重视的焦点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艺术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设计教育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然而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只重设计结果的训练而忽视了设计过程的培养。设计过程是一种思维创造的过程,如若淡化这一过程,那么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将急速退化。为了增强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形创意思维能力。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路,以期使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学生能真正掌握图形创意思维方法,促成个人设计能力的飞跃。
  一、多种思维方法并举,训练多重创新能力
  若想要获得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独创性的创意作品,设计师本人应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众所周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设计师正是通过思维来设计自然、创造自然。而要想凸显设计作品的独一无二性,就必须规避陈旧范式的约束,发挥设计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设计者掌握了多元化的思维方法,他的设计思维空间便开阔起来,更有益于图形创意思维的发扬。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多元思维方法的训练,而不拘泥于某一种定向思维的束缚。唯有如此,艺术设计教学方能打破传统思维的藩篱,让学生置身于无拘无束的设计创意空间。
  一般来说,创意图形的思维方法包括四种,分别是常规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转移思维。常规思维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提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推广思维深度,例如由蜡烛延伸到教师、由水引申到生命等等;而发散思维的空间则更加多方向、多角度一点,主要立足于寻求“异”的方面,寻求与原先事物有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的新形象;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将思维逻辑顺序颠倒,反其道而行之。这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将有可能破除传统思维路径的局限性,并触发创意作品中的感染因素,达到与受众思维相共鸣的目标;转移思维针对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由原事物出发而构建出相似的、全新的视觉形象。可以说,这四种思维方法都是设计师所必须了解、掌握的专业领域,有助于帮助设计者打开思维视野,进行自由地、创新性地图形艺术创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均衡各种思维方法训练的比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领悟到思维方法的涵义。
  二、找准思维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延伸思维走向
  图形创意虽然是自由的艺术创作行为,但并非是漫无目的、信手拈来的。在进行图形创意时,我们还需要找准思维切入点,继而有的放矢地延展自己的思维走向。思维切入点是图形创意思维的“基点”,关系到设计作品与受众的共鸣程度、决定着思维方法是否能顺利地融入到设计流程中。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知晓思维切入点的重要性,并自行地找寻图形创意的思维出发点。当然,图形创意的思维切入点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表象到内涵的角度切入,其角度不一而足。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多在生活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创新性地审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当把这些感性经验投放到艺术设计中时,必然能够找寻到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思维切入点。
  三、重视想象与联想,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艺术创作不可缺少联想与想象,作为艺术创作形式中的一种,图形创意自然也不可缺失联想与想象。可以说,联想与想象是图形创意思维的主要内容,是推动思维方法不断灵活化的“翅膀”。无论是由此及彼式地联想,还是自由无疆的想象,都是设计师创意思维的集中体现。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勾连的。设计师要捕捉到事物之间“脐带”般的关联性,转而用创意化的图形来呈现这种连接性。艺术设计教育需要重视图形想象训练和联想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通过新的配合来创造出新的图像。缺乏联想与想象的图形设计,犹如一潭“死水”般毫无生气。只有在设计中加入了联想与想象,作品才能够凸显自身的艺术魅力,受众也才能给从中获得体验式的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尹青.“个人的存在”――谈艺术设计教育中图形思维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11)
  [2]黄江鸣.图形设计与创意思维[J].艺术探索.2003(2)
  [3]袁晓黎 张秋平.概念转换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