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巧艳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存问题,在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系统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把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划分为项目筹备、启动、实施、控制及收尾五个阶段,并结合社会实践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社会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44-01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状况
(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从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提出“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开始,先后经历了兴起(1980―1982)、发展(1983―1986)、完善(1987―1991)、深化(1992至今)四个阶段,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全面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高校实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补充。深化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1]。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性分析。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延伸,与作为教育范畴的其他形式相比有学习体验性、多序列性、多迁移性等共同特征,但也体现出双重属性、多功能性、社会参与性、开放性、协同性等自身所特有的特征[2] [3]。这些特有特征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系统特性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视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存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实践存在有问题与薄弱环节,如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不多,新体制新机制尚未建立,活动基地建设尚不能满足需要,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多等现象在部分高校存在,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等,使得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意识的不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不足、目的性不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工作模式不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团队活动方式单一,主题过大、内容肤浅、忽视社会实践的总结和交流阶段等方面。
二、项目管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分析
(一)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分析。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由于人们需要和期望的多样性,项目管理往往需要在“范围、时间、费用和质量等各种竞争性的需求,项目各有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和期望,业已明确的要求和期望之间”三个方面加以权衡[4]。把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为着力点,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通过项目化设计,并运用科学方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工作体系。
(二)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认识到把项目管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无论从时间利用、成本控制、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具表现在目标细致、时间明确、成本把握准确、资源配置合理、风险预测准确五个方面[5]。
(三)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与延伸。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还可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工作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与高校团学工作相结合拓展服务青年新领域、通过与服务地区相结合真正解决服务地区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项目管理实施方法
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可以把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分为几个阶段,前期筹备(启动阶段);中期(实施、控制阶段);后期(收尾阶段)。
社会实践在各生命周期各阶段工作的侧重方面有所不同。
(一)筹备阶段。通过信息采集、内部分析、可行性分析3个环节,依次完成“搜集相关信息,形成上下相通、内外结合的信息传导路径”、“充分了解内部各要素对项目的不同需求,进行时间、成本、人员的选用”、“根据项目的期望和目标,分析需要为配合项目而采取的措施和投资的资源是否合乎实际”等工作。
(二)启动阶段。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筹建起不同的项目团队,并共同制定出现实可行的主要计划与辅助计划。主要计划(团队成员的分工及职责、项目目标、费用预算等内容)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方法对项目进行层层分解,辅助计划(进度计划、沟通计划、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等)的编制则可以在活动中或活动前进行。
(三)实施阶段。项目团队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来自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和沟通,适时地检查工作进度和及时纠正错误,利用甘特图(Gantt chart)对落后原计划的工作以及突发问题及时掌握和评估并予以纠正,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向学校和当地相关部门报告,随时协调资源;预测项目未来的进展情况,对当时情况的衡量、预测情况和当时情况的比较,及时对目标、进度和预算进行修正。
(四)控制阶段。在对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是贯穿于社会实践全过程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调整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以保证目标的最终实现。在判断不确定因素的同时,团队本身也要辩证地分析其消极效应和正面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从进度、风险和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实施。
(五)收尾阶段。项目实施后,要对整个计划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对团队成员做好内部评估和绩效考核,为下一次活动借鉴经验。通常包括项目评估(从项目实施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评定,总结经验教训)、项目验收(学校和服务地区审查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果是否令人满意)、项目跟踪(建立事后跟踪机制,审查项目的使用是否满足达到预期目标)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可以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运作,项目管理各阶段的关系是:项目的选择是前提,项目的实施是核心,项目的监督是关键,项目的评估是保障。建立长效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机制,则已成为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2005
[2]苏一,周杰.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8)
[3]王爱华.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特征与内容探析[J]. 常熟高专学报,2004.5
[4]崔敬东,刘兰娟.项目管理标准化及其应用研究[J].上海标准化.2003(4)
[5]刘伟雄,晏荣.项目时间管理[J].改革与战略,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