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玉华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一要注重研读基础和研读境界;二要注重诵读感悟;三要注重反馈成果;四要注重研读成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研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43-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建议,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利于人的发展。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研读,广指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阅读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狭指以一篇课文为中心的阅读活动,凭借语言文学来实现自我感悟的目的,以增强学生对阅读课文的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关注学生的研读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在师生交谈讨论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地开展研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研读基础和研读境界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趣、理、义等特点,初展文境。做好情趣共融的心理铺垫准备。同时,唤起学生参与研读活动的主体意识。这一阶段,往往需要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最初要求,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深入感悟语言文字打好基础。研读活动的运用,关键是选定研读专题,即阅读的探讨点。具体可因文而定,可以根据小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认识结构,确定与学生“不协调“且”可发展“的言语材料,从中提炼研读专题。使学生产生求知识、求能力的兴奋,从而激发探索思维活动。可选择意蕴丰富的言语材料,从中确定研读专题,因为这类言语往往以游离状态存在,不易揣摩,有时还处于若隐若现之中,需联系具体语境方能领会透彻。紧扣这类言语进行研读,利用引发想角,推动联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灰雀》一课,文中有这样的对话:“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子,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显而易见,男孩的话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没看见,我没看见。”该如何朗读呢?以此作为探索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下文。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不断探究发现,学会逐步领悟小男孩子当时那种心虚不敢讲实情的心理活动,最后疑义于掌握了朗读这句话的语气、神态、情感等要素,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有了研读专题的导向,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入研读境界。
  二、注重诵读感悟
  研读不仅重视阅读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认识能力的提高等。更要重视体现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注重感性认识即诵读感悟。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例如在教学《忘羊补牢》时,在充分诵读了课文后,启发学生想一想有哪些补牢的办法,小学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提出补牢的方法颇多:⑴忘羊之后应当及时补牢,堵住那个洞,狼就不来了。⑵忘羊之后应该全面加固羊圈,否则,补了东洞又会破西洞,羊照样要忘。⑶补牢根本不是办法,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候,把狼打死,消除隐患,不是更好吗?⑷人应该有预见性,为什么不在忘羊之前先补洞?……讨论之热烈,感悟生动且丰富,独特又有创意,充分表现了个性休的主观感受,这也是研读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
  三、注重反馈成果
  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这一环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与同桌,教师与作者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具体活动形式。
  1.由小群体交流形式出现,可以是情感的交流,结论的互查,也可能是自研空缺的互补,疑难问题的切磋,采用互帮互学的方法进一步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则有重点地参与学生的活动之中,相机调整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间的议论能朝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教师深放学习小组内部,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发掘文中具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是直接以个体自述成果的形式出现。教师的任务是:a.导评,即教师充分根据学生的研读反馈,作精而简的疏导和点评。b.点拨,教师有选择地接受学生研读的成果,自然、灵活地作补充或深化性的训练。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学生在反馈“鲁迅先生怎样救助车夫”这一探索赔点的研读成果时,教师继续抓住“半跪”、“扶”、“洗”、“敷”这四个动词,作深层次的研读,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德,这种精而简的点拨既具有示范性,又具拓展性,既避免繁琐的讲解,分析,又起强化训练的目的。
  四、注重研读成果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课文的言语特色,要求学生进一步欣赏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学生提供散性训练。创造性地解决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的实际问题。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入情入境,耳闻其声,眼观其形,如临其境。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办法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在如此迁移中检验中研读效果,在运用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强度。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研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研究,去体验,去思考,有助于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