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 燕 张军厂

  摘要:大学生是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15-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在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有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更为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种情况:(1)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关系、同寝室成员间的关系、恋爱关系等都成为考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卡。(2)适应问题。适应问题在新生中表现比较突出,面对新的集体和生活方式,一些学生不知所措,加之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3)学习压力。高校的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出现对专业不满意、考试焦虑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4)求职择业问题。中国近年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就业压力,没有掌握科学的释放情绪的方法,进而产生了各类心理困扰。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一)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门学科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也是预防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已把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很不完善。市面上已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咨询等相关教材和书籍,但具体的教育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讲座和选修课,没有列入高校教学计划。
  基于这种现状,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地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以人为本,融入生命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设计和朋辈辅导等知识。教学方法上,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与训练,加强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门学科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引导高校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管理的相互促进和功能互补,构建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反映高校师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社会亚文化,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充分发挥各校的有利条件,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增强校园文化心理教育功能。通过各系部、团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成一种和谐健康的群体心理氛围。如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演讲、心理剧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创办各种学生自治互助组织。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方面,可开设心理保健知识宣传平台、心理咨询平台、心理测量平台。学生通过参加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压力处理工作坊、拓展训练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乐观豁达和抗挫折能力。
  (三)建设专业性强的心理健康队伍。目前,中国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专业配备严重不足。许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技能的训练,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劝慰和帮助,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1]建设高素质的心理教师队伍,充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手段。
  首先,学校应针对辅导员、班主任及学校相关老师和领导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案例分析、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等,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操作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从而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次,一名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师要求能够通过交流、理解、拓宽患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来创造一种增强治疗效果的医患关系。[2]这种专业素质必须通过正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训练才可以具备。所以,招聘并建立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高的心理教师队伍是当今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再次,注重提高学术课程的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技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状况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调适与人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心理素质[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84
  [2] [美]欧文・B・韦纳.心理治疗的原则[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26~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