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治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凌美凤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政治教师;角色;再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92-01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传统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但现代科学知识更新迅速,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包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媒体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指导学生学会生活;指导学生学会创造。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设置、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发挥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科书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它的可联系性很强,其内容可涉及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等,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单调与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就需要教师去补充、去创造、去升华,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广泛寻求对学生有益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把新闻材料引进课堂,优化教材内容,使教材与时事知识融为一体,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又扩大学生知识面。
  三、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过去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任务是按照教材、教参和参考答案进行教学,至于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样教,教师思考的很少。教师成了教学之外的旁观者,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这显然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教师就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成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四、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21世纪教育创新时期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又是一个挑战,学生探究学习的主题是非常广泛的,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涉及面极广,有许多问题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以往教师只关心“怎么教”,而现在更关心“为什么要教”和“教什么”的问题。过去教师只需懂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就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状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已经不适应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未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不可能“一次受教,终身享用”。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谦虚的学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师。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讲课才会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角色,才能适应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国.素质教育教师角色转换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M].2006,(8).
  [20郑颂.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青海教育[M].2006.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