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永贤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日趋信息化,口语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要适应信息化的社会,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不但要能说会道,还要有敏锐的听说能力,洞察力。从教育的角度看,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从教13年,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为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木讷,不流畅等。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农村学生缺乏进行口语交际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农村住户居住不集中,除学校外,学生缺乏交流的对象,得不到充分的交流。第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每天都困在土地上,只要孩子听话,一般没什么要和孩子说的。第三,大量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无人关心,孤独失落的他们沉默寡言,不自信,不喜欢交流。二是农村小学教师扼杀了学生的发言天性。刚入学的学生往往抢着发言,而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往往便不敢或者不喜欢发言了,到了五六年级,即便老师点到头上也不能发言了。这一点,应当引起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说话的化境,让学生具备说话的动机和欲望。在课堂上,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朗读和说话。在课间,要让学生互相交流,充分把自己想说的,要说的与小伙伴交流,让学生变得活跃起来。在课外,要指导学生与别人交流,与家长、与朋友、与邻居说话,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主动交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通过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环境,让学生具备说话的动机和欲望。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
二是以观察促进讲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一,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被大自然的美景陶醉,看到了自然界和劳动中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儿童的心里会产生一种的潜在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交流思维,交流自己的感受,希望同伴们来分享美的欢乐。这样,言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时,教师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做一番描述,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而且,很自然地用已学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就随之得到了训练和培养。第二,组织学生积极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学生的积极活动,不仅可以养成学生生活和劳动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它可以说是联结语言和思维的桥梁,同时锻炼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积极的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充实的过程,使事实、事物、现象和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联系通过这种活动明显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达到深刻的理解。这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词汇,并促进感觉和思维发展。
三是用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说话。1.听说法。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听趣味性强的故事,要求学生听后复述故事讲出重点,说时可不拘一格。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口语交际创造一切条件。2.转述法。让学生转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听到的别人说话的内容和次序,使学生有话可说。练习转述,一是使学生明白转述的要求,二是通过转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交际能力。3.交谈法。让学生“侃”生活、学习中的乐事、趣事。交谈的形式不限,一般以全班自由谈效果最佳。交谈内容可以是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事件,可以是见闻趣事,也可以是故事笑话等,总之以轻松、愿说为目的。4.演讲法。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让学生演讲,这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具实效的方法之一。这种即兴演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方法,其次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再次教师应选择学生熟悉、兴趣浓、人人都能参与表达的话题。
总之,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基础。因此,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培养新型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