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探究活动的延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伟雅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成为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但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显然具有局限性,如何让探究式教学向课外延伸,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是物理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课外探究活动设计、课外探究活动如何应用于课堂进行了分析,力求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使之与课堂教学相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知识模块展开研究,为课堂教学之辅助手段的课程形态,以课外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合作实践为主要环节、以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为核心的实践性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来临,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中学的基础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然而在实践活动中却意外的发现了种种矛盾因素。如: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花费时间多,而实际授课的时间却很少,教学任务很难按时完成。探究式教学课虽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非常有效,课堂气氛极其活跃,但往往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却不是很好,这势必造成学生的应试成绩不理想,学生目前的成绩是显性的,而学生的能力部分尚处于隐性阶段;教学效果的隐性部分如何进行评价――迫于成绩、升学等种种压力,有些老师又走回了传统教学的老路,觉得传统教学更为有效。如何才能成绩和素质两手抓,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让其愉快、自然、自主的获取,成为每一位处于升学和探究矛盾的同行们一大难题,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望能给同行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课内教学如何更好的延伸到课外探究活动
1.更新教师的教学及管理观念。为了使课外的探究活动顺利的实施,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及管理观念入手,引导学生摒弃以往的依赖思想,养成合作、交流、自主研究学习的习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尽可能为课外探究活动提供各种实验器材。学生所开展的课外探究活动与书本实验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教师设计课外的活动往往会和学生生活有所联系,而这会导致学生课外探究器材多样性,经常会用到家中没有的实验器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厌其烦的,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器材。
3.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指导。在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可参与他们的讨论,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应尽可能的避免打扰和干预他们的活动。可要求学生在探究结束后上交实验记录单,并仔细聆听学生对实验情况的简要介绍。但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而求助时,一定要与他一起分析,协助他排除探究活动中的障碍。
4.为学生开展的课外探究活动提供及时而适当的评价。科学家从事一项科学研究要取得成功,往往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同样受各种因素和知识能力的影响,学生在课外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肯定不能尽善尽美,可能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此时教师的评价应尽可能全面,应更多的看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得到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带领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神圣殿堂。任何人都是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因此对于主动进行课外探究的学生,每次活动后教师都应给予及时而适当的评价。
实践中有部分物理教师认为既然是课外探究活动,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学生显然觉得束手无策,此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如何开展。等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慢慢放手,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三、课外探究活动的注意点
课外探究活动能大大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度,能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带来无限的动力,部分设计活动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天地,在探究活动中经常激起学生创新和思维的火花。课外探究活动设计对于学生参与度和热情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使课外探究活动和课堂教学能更好的结合,课外探究活动的好坏并非取决于你设计是否新颖,而在于该设计能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对于课外探究活动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把握课外活动的周期和时间设计。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有些学校安排的课程上午五节,下午四节,再加晚上的夜自修,学生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课外的探究活动应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如果探究的内容较复杂,时间上难以控制,则把这个活动调整到周末时间,或让学生分工后汇总完成,这样有效的利用时间,如果探究活动过于复杂,则可作为学生探究课题,把时间放宽到一个月或一个学期进行。此外课外探究活动周期安排不能过密,以免学生因探究活动过多而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在学习《动能定理》这一章节时,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到的体育运动与动能的联系,由于该班特别钟爱羽毛球运动,就讨论羽毛球运动和物理知识的联系,由于这个论题在课堂讨论时间上的限制,课后几个感兴趣的同学以此为课题成立了课题组。
2.课外探究活动应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这一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猜想、假设的平台,把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将要教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有着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地位和独特功能。物理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联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知识的踪影。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具有了某种亲身经历或生活积累并不一定会形成知识体验,这就需要外在的诱因来促进知识体验的产生。
例如,我们在圆周运动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在课前安排了课外探究活动: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是相互联系的三个转动部分。若以自行车车架为参考系,在三个轮子边缘各找一个点,自行车行驶时,尝试比较这三个点哪个速度快?
课后有自行车的地方就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在分析和记录,看到学生用各种方法尝试分析,在之后新课教学时引入活动就是学生交流探究结果,在学生交流的结果中我们总结了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
3.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外探究活动。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书本知识,且能让学生自己充分体会到物理知识从生活而来的过程,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涉及课外探究活动,使课外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章节教学之后,我们安排了课外探究活动作业;请画出从自己所在教学楼沿不同路线到达家里的路线图,要求:1、至少标出途中三个点及到达该点的时刻。2、至少画出两条,具体参见课本P.14图1.2-2
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成果在《1.2时间和位移》章节的教学过程被作为引入部分首先由学生上台交流提出,从而让学生学习意识到物理规律与结论都来自于生活,而且只要细心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到。
再如《自由落体》章节教学之后让学生制作反应时间尺,让学生在课外比较谁做的更准确,谁做的反应速度更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落实了知识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