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文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与课改理念相一致,强调的是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学生。这一切,都要我们从日常教学中抓起。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奏,也是导入新课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创设相适宜的语文情境。比如,上的语文第六册《绝招》一课时,可具体的讲述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创设了《绝招》这一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故事中明白书法家王羲之的绝招是练就一身好书法,学好独具一格,让世人惊叹的本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学生就可以由抽象到具体的理解什么是“绝招”的含义。那么也自然的导入到今天的教学课题。学生也自然的质疑这篇课文“主人公有什么绝招,谁与谁比绝招?”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既为学生学习新课做了一个很自然的铺设和衔接,又激发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也营造出学习氛围。应极力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心理压力,制造和谐宽松的气氛,自由的环境。害怕会阻碍学生通向新的思维,不利于发现和创新。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新创,
  (2)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语文学习课堂。平等和谐的语文学习课堂,是让每一位学习的主体全面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课堂中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共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时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课后,是学生的好伙伴、是学生的好朋友、是学生的知心哥哥或姐姐。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成为少数学生的课堂,优秀学生的课堂,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努力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参与,优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先发言。努力构建师生,生生平等、公平、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自由的分享语文课堂所带来的快乐。
  (3)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尊心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维护学生的尊严,让学生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否则学生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失去学习的欲望和信心。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精彩、恰当、及时的评价。
  比如,我在教学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账单》一课,我让学生评价小主人公彼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时,在学生中引起了争议。我顺势引导:你们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学生分为两组,经过一阵小声的议论后,一双双小手纷纷的举了起来,我对每一种都给予了恰当的肯定和表扬,教学效果极为不错。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那么的重要,精彩、及时地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般激励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快乐的,他们是在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呀!
  (4)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基石。知其然而后能自强,如果学生从小就不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要使学习获得成功,要有兴趣、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学习兴趣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促使学生们在理解的过程中浮想联翩,由此及彼,从而帮助他们从狭隘的问题中走出来,走到比较全面的主动探索中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