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 娟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人数比较多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努力程度和智力水平等因素,将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并且使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和发展进行评价。“分层教学”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大班额授课制的客观存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实施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
在现行的教育条件下,普通中小学的班级授课制中还不能够实行小班额授课,许多班级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50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努力程度和智力水平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这种条件下,要使班上学生在学业发展上都达到同一程度是绝对不可能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其根本目标是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就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来说,既需要学术精英,又需要普通劳动者。针对人的发展的现实来说,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学术精英的。换句话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既要培养学术精英,又要培养普通劳动者。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只能够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1)分层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出的目标都是现实的,是他们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这就避免了优等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尽可能的发展,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因而也就全面地提高了班级的教学质量。实施分层教学决不会因为降低了对学业后进生的要求而降低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相反,由于在分层教学中对优等生提出了较高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后进生提出了切实可达的目标要求,这就能够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3)分层教学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在大班额的教学中,如果对全体学生都提出同样的教学目标,不仅束缚了优等生的较快发展,而且也让后进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为后进生觉得目标要求太高,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这就会让他们不得已而放弃。而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切实的,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使他们对学习有了信心和兴趣,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就能够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要领
(1)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而准确的了解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了解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划分层次时就容易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分层教学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2)制定恰当、可行的层次目标。分层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个层次的目标,都应该恰当、可行。目标的恰当性是就其与学科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目标的可行性是就其与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智力水平的关系而言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既要与学科课程标准紧密联系,同时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
(3)进行动态、灵活的过程管理。将某一个学生划分在某一个层次,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一旦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态度等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就应该及时地把他调整到另一层次。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4)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极其重要。在教学评价中,应该多进行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此作为层次划分和调整的重要参数。同时,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综合素质的评价,而绝不能够只看考试分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