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但差异也越来越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差异来考虑是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阐明了分层教学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39-02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的教育,这直接造成有人吃不饱,同时又有人吃不了的情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收集、处理、应用和传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提高信息素养。然而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若想达到教学的预定目标,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打到“鱼”,尽管“鱼”的个体存在差异,但毕竟都有所收获。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将不同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使学生从各自的基础出发,进行有效的成功的学习。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而在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姆看来,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都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都说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推进教学”。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学生,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采用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在实施分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1.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非常顺;相反,有些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一般,课堂习惯又不好,部分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障碍。
  2.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3.学习态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强,乐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少求知的欲望,缺乏学习主动性。
  从上面三个特点,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用学生们熟悉的网络语言来称呼他们。优秀生: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称之为A组“大虾”;中等生:學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称之为B组“菜鸟”;后进生:学生基础薄弱,甚至在初中前没有接触过电脑,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对知识学习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比较差,称之为C组“贤惠”。(网络用语大虾:指电脑水平较高的人;菜鸟:指电脑初学者;贤惠:闲闲的什么也不会的人)
  按照分好的三个层次,每个学期开学伊始,我有意的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对A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B组学生,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C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
  三、备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过程中我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除了完成共同目标,还可以再做一些额外的、难度较大的拓展性练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及操作。
  四、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给其提出学习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总之,通过这种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了,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那些平时比较缺乏自信的同学,在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的同时,也树立了信心。而且这种以好带差、以片带面、体现自身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其效果要远远优于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