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千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探究习惯,是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多年来,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总结出几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一、引导要巧妙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抹杀其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应该并重。也只有教师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克服随意性、盲目性,自主学习才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二、设法激发学生情感
  
  学习过程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渗透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意活动。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将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局限于固定的、枯燥的知识传授之中。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它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放到一个崭新的位置,促使学生具有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情感怎样激发?动机往往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的导语,富于童趣的故事,课文情景剧的表演指导,课内学生游戏的组织以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实践操作过程中,我注重了这样几个方面:与学生建立朋友式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多元地评价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拓宽学习的领域……有了这份学习的激情,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搞好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从某种角度来讲,以往学生不主动学,厌学,不是学生不愿意学,而是我们的教师不愿意放手让他们学――担心教学质量,一味地“灌”――只看到了自己,从根本上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所以,首先得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活生生的人。其次,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建立密切的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学生感受了小艇的样子,我积极地开导他们:“我真想把小艇的样子画出来,大家愿意和我比一下谁画得更像吗?”学生受到激励,非常乐意和教师一比高低,研究小艇的意愿立刻就变得非常的浓烈,于是自主的去发现和探索小艇的特征和样子。
  
  四、实践创新
  
  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疑”,从而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教授《金色的脚印》时,我预先布置:“动物间存在亲情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可以通过查找书本和实践调查寻找答案。”学生研读了课文,发现了书本上的故事很是感人,但是,通过调查却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很是感慨,不少的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保护动物小组,还写倡议书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给了学生的只是一个自主的实践机会,赢得的却是深刻的认识,富有创意的表现。自主学习的创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欣赏精美的语段,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形成情感共鸣;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自己也来一个仿写或创作,体会当作家的感受;自主研究,发现课本乃至经典名著中的缺陷,提出自己建设性的建议,等等。
  自主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上途径,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有益的探索。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要求学习”为一种主动的行为,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