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化 蕾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产生音乐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就可以激发其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演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
(1)有选择地教唱歌曲。在实际教学中应对教材中的歌曲有选择地进行教唱,选择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动听、节奏生动的歌曲,以便学生在社会情感、认知和身心方面得到发展。科学地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与课内的知识联系起来,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如教材中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一首闪耀着时代光彩的通俗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感情真挚深厚,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学生在学这类歌曲时,无需教师多说注意感情,要用感情去演唱之类的话,个个脸上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像这样表现力丰富的歌曲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学生唱了还想唱。
除了书上的好歌之外,还可以选择课外流行歌曲,如《红旗飘飘》、《同一首歌》、《感恩的心》、《从头再来》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他们更乐于去听去唱,还可以让同学们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增进友谊,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对人生与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的远大抱负。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结合起来。学生不仅理解了音乐,也能更好的表现音乐与创造音乐。学习藏族歌曲《呀拉嗦》,把藏族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语言、服装、舞蹈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而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
(3)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培养学生歌唱的自信心。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是唱好一首歌必须具备的素质。要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需要歌唱器官的协调、平衡发展和相互配合,即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共同参与协调完成。而这些器官的配合是受人体神经系统控制,并将他们协调起来。这种整体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因此,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由于自己的音乐基础和表演能力差,因此产生一种自卑紧张的心理,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从而影响了表演的水平,对于这些学生要多鼓励、多启发,同时指出学生唱得不足的地方,让学生知道那些地方需要改进。
(4)融入器乐教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而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原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有差别的,不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有的学生嗓音不好不喜欢唱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唱不好,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把器乐引入课堂使他们带有一种新鲜好奇的心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其次使嗓音条件差的学生以演奏乐器的方式参与音乐学习,重新树立信心,逐渐产生兴趣。如引用口风琴这种乐器,它方便易学。在学习二声部歌曲时,很多同学由于掌握不好音准而唱不好二声部,运用乐器演奏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唱好二声部。如学习《雪绒花》、《大海啊故乡》、《摇篮曲》等二声部歌曲,可让学生用口琴自学二声部。学会之后,可让一部分学生吹奏二声部,另一部分学唱二声部,最后同时学唱二声部。再把一声部和二声部同时演唱或演奏,这样对于音准不太好的学生运用乐器演奏可增强自信心,也使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在中学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尝试,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用心发现探究音乐教学中的新路子,加快歌唱教学的创新步伐,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歌唱中感到快乐,能从歌声中发展,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祖国的蓝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