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森彪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和点拔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体验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形成自己独特体验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合作,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兴趣,培育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先出示课文情境图,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蛙鸣、知了叫……让学生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夏天是位热情的小姐姐,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裳,来到人间,她飞过高山,山峰变得更苍翠;她飞过小河,河水流得更欢;她飞过树梢,知了唱起欢乐的歌……让我们变成夏天的草木虫鱼,一起去感受夏天的情怀吧!如此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2)组织表演,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在表演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组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思考、理解。以《我叫“神舟号”》为例,课文只有嫦娥姐姐与“神舟号”的部分对话,后来嫦娥姐姐回到家乡又怎样了呢?课文留下了艺术空白,给读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使省略的情节明朗化,以收到知识上融会贯通、感情上交流共鸣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此处时问学生:“想一想,嫦娥姐姐回到了家乡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构想。教师可以扮作嫦娥姐姐来到孩子们中间,学生的想象很快地就活跃起来了。这时,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起来了,在表演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嫦娥的思乡之情,而且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乌鸦喝水》是一篇传统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办法好,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石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小口瓶中,观察水的高度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体验到水位渐渐升高时,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的确切实可行。再如《晚上的“太阳”》一文中,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时,皱起了眉头。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你们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油灯灯光的用意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把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记录下来,课上让学生用“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调动学生的体验来理解爱迪生的用意,感悟爱迪生的聪明, 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4)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语文不应局限在课本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诗歌《雨后》描绘了雨后孩童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由于年龄特点,许多孩子喜爱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常留心中。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在雨后或在广场喷泉边玩水、踩水的快乐情景,谈自己的快乐体验,与文中角色换位体验,学生就能细致入微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再如《奶奶的白发》一文,引导学生理解“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时,可以问:小朋友,平时你的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融相通,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实践证明,以上的引导,能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不言之语”、“未尽之意”。
  总之,只要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地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关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体验活动,学生就一定能展示才能,张扬个性,课堂也一定会充满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