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培欢
“综合实践”课程的编排是初中语文教材(现行人教版)的一大亮点,可谓神来之笔。它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使语文回归生活。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关注学生心灵,将枯燥的作文教学融入其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到极至。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些盲目,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由于疲于应付这样那样的考试,留给“综合实践”的课时只有一挤再挤,最后只落得走走过场而流于形式,没有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真正价值。
首先,要上好“综合实践”课,把它的优点体现出来,教师首先要抛弃头脑中的功利思想。虽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不能用考试成绩来给学校排名,学校不能只以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但只要高考存在一天,各级各类考试就会存在一天。高考经过几轮改革,仍走不出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模式,中小学的考试仍然如火如荼,愈演愈烈。摆在语文工作者面前的繁重考务让老师们不得不再次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考绩仍是学校领导考核老师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要上好“综合实践”课,教师要摒弃功利思想。如果一心只想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事以愿违,最后“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试也没考好。因为现在的语文试题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运用与理解,更注重开放性,靠题海战术是很难应付考试的。只要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考试自然不怕。“综合实践”课是让语文联系社会与生活的纽带,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不要怕所谓的“耗费宝贵课时”,相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意识地向“综合实践”课倾斜。大量死气沉沉的课文讲解只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厌恶,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是学生解除心灵禁锢的钥匙,是过分紧张学习气氛的一次放松,为什么只走走过场甚至放弃呢?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要建立在让他们热爱的语文的基础上,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去逼学生学。通过“综合实践”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语文水平,还怕什么考试呢?
其次,“综合实践”课要选好主题,做好学生课前准备的指导。人教版新编的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确定了每个单元的训练主题。如“母亲颂歌”、“成长的烦恼”、“到民间采风去”等,主题切合中学生实际,内容丰富多彩,训练价值大。我们在课前应结合学生和本地实际,课前布置好训练的任务,指明准备的大致方向与内容。如“到民间采风”就应给学生指明,“风”即风俗习惯,可回忆自己逢年过节的情景,到本地的寨中向老人们询问,遇上过节日如“四月八”、“端午节”等应亲自去到民间感受节日氛围。如果有些单元的主题不适应于学生训练或者学生无法收集到素材,可以另选主题,不一定要照搬书本上。如“戏曲大看台”这一主题,限于当地条件,大部分学生无法亲自了解戏曲。有条件的只能上网去查询,作些了解而已,像这样的主题就可以另外确立。
再次,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教师要把握好导的度,充分驾驭整个过程。不能搞得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收益不大。课前应根据学生实际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既有自主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有合作采集素材的过程。在上课时应多采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采集到的材料最丰富,表演最精彩等。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要好好表现得下工夫,在下工夫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增长了才干。教师在导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训练主题这一灵魂,所有过程都是围绕主题来开展,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作好开场、串联、总结发言和即兴点评。课后布置学生写心得体会――作文训练。有了综合实践的积累,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情实感了。
总之,“综合实践”课是其他课型的有益补充,是让学生由文本回归生活、感受生活的桥梁。教师不应担心“耗费”课时,不但要多上,更要花工夫去研究,要找到一条好的路径,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