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三步复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珉

  中考语文总复习中,阅读理解的复习教学是重点和难点。其一是因为学生对这部分的题目往往怀有畏惧之心,其二是因为在语文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那么教师该怎么着眼于语文能力的运用,进行阅读专题复习,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呢?
  一
  作为一堂对初中阅读教学进行整体梳理复习的课,它至少应该具有三大功能:在知识层面上,应回顾课内所学的知识,并适度拓展;在能力层面上,应为学生点拨思考相关问题的方法,传授解答相关问题的技能;在应用实践上,有一定量的训练,特别是中考实例的演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典型性,能够反映复习中所涉及的知识重点、难点,以及中考题型的基本走向,能够以点带面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在阅读复习中通常可先对某专题的要点进行梳理,归纳出要求与方法,再通过课内例延伸至课外例进行解析,最后进行阅读的实战演练。概而言之,也就是复习归纳―方法实践―中考演练,三步复习。
  二
  下面就“个性化的阅读与体验”专题复习教学案例谈谈阅读三步复习的应用。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阅读中要求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情感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专题复习中,三步复习也需围绕这一重点展开。
  第一步:复习归纳。
  首先,故事导入。教师简述纪伯伦的《虚荣的紫藤萝》,然后让学生谈谈读到了什么?由阅读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出本节复习课的课题。然后,教师出示考试说明中阅读理解中相关的要求:(1)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2)结合文本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形象塑造、表达技巧等进行评析。(3)根据文义合理推断、想象、探究。最后,学生分析考试说明中的重点词语,如“文本”、“独特的体验”、“思想内容、情感倾向、形象塑造、表达技巧”、“评析”等。教师顺势引导归纳阅读方法,使学生明确个性化的阅读与体验必须准确把握文本、合理选择角度、调动生活体验。
  第二步:方法实践。
  (一)准确把握文本。所谓的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共性阅读基础上的:文本的主题、人物、情感的把握必须准确而到位(如果有链接材料,也必须准确把握)。其中的“对文本的共性阅读”应该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在明确这点之后,教师可先出示课内文本的复习回顾。
  如: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七下,《社戏》)抓住课后练习中的“本文”、“多”、“少”、“标题”等关键字,经过分析,其实要解决的就是文章详略与题目的作用。因为社戏是全文的内容中心,更突出作者赞扬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社戏之外的内容都是为其蓄势或做补充说明。所以吃透文本后,很显然“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是无法与原题媲美的。
  在简单回顾课内练习后,可以拓展延伸到课外例文。如2010年湖州中考卷《一包花生》:“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其实此题的要求就是对文本中的人物分析。而抓住文中对人物刻画的语句,可以了解镇长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的道理。不管是欣赏谁,只要把握了人物形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此篇阅读还有一题:“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想象来源于上下文。上文是镇长看到的花生地景象,下文是镇长带着学生造学校的具体做法。那么留白的镇长的心理活动也呼之欲出了:“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
  通过方法的概括及延伸,学生也就明白了不管是课内的课后练习还是中考的试题分析,都在告诉我们,阅读是绝不能脱离文本的。即使是个性化的阅读,首先也得准确理解文本。
  (二)合理选择角度。个性化阅读的练习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思想内容、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均是可以涉及的范围。但是到底选择什么角度呢,就需要细致阅读题目,并注意选择合理的擅长的答题角度。
  如课内例题:“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九下,《蒲柳人家》)这题要求体会语言特色,所以可以从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角度选择,答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角度来答。
  再拓展到课外例题。如2010绍兴中考卷《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一题:“某文学期刊要做迟子建散文的专题,其中选择了这篇文章,专栏记者为此采访了迟子建。以下是记者的提问,假如你是迟子建,你将如何回答?问题C:这篇文章收录在您的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中,您说您比较喜欢这篇文章,那么您觉得对‘虫子’的描绘,最成功或最得意的是哪一点?”首先本题要思考的是可从哪些角度进行评述,不妨采用头脑风暴方式先列举用词特点、修辞格特点、对比手法等,再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当然还必须联系具体的文本加以阐释,列举词语句子,写出具体表达效果。还必须以迟子建的口吻回答。例如从用词角度:“嗯,我是比较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在‘虫子’身上传递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它在我眼里,不仅是一只虫子,我想把它描绘成一个‘将军’、‘英雄’、‘战士’,为此我用了很多‘大词’,用了很多拟人的笔法,比如‘酝酿’、‘一往无前’、‘兵临城下’、‘巍然’等,塑造它面对困境时冷静执著勇敢的形象。”还可以从文章所采用的对比手法等角度来说。
  一篇文章的写作艺术表现手法可从文章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表达主题等方面思考选择角度,语言角度又可从修辞、句式、用语等处着手,只有选择合理并擅长的角度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三)调动生活体验。个性化的文本理解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课内例题:“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八下,《我的母亲》)作者从文中的母亲受到的影响如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体谅人,等等。答题者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自己与母亲接触过程中的感受。
  再如《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中的另一题:“谈一谈,你喜欢文中的虫子吗?专题刊登以后,读者对文中‘虫子’的行为各有评说,该文学期刊就此做了一个网上调查,下面是网友们的观点,你的想法呢,请你也写一写,并作适当阐述。”这题要求在个性化阅读基础上还要有个性化的体验,只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言之成理即可。观点可以多元,例如赞赏困难中坚持的品性,肯定对现存生活状态的勇敢反抗,批判盲目追求是无价值的,或者幸福与选择是自己的事,等等。
  第三步:中考演练。
  在实例解析后,教师可提供一些典型的阅读文章进行实战演练,有针对性地应用练习,查找问题并巩固上述方法。如《拨动心弦的微笑》(《读者》2008年第6期)设计相应的习题练习。
  三
  以此教学案例为例,在应用中考语文阅读三步复习进行复习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将学生导入复习佳境。
  (一)激趣导入明目标。
  复习课常会给学生留下炒冷饭、枯燥无味之感,所以在导入时就应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或温故或设疑,在简短的导入后,阅读复习的专题要求要立即出示,明确目标题型等。这样让学生快速地找到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
  (二)方法归纳需提炼。
  阅读复习,关键是学会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参考考试说明等资料,将阅读的要求分解成几个要点。在复习中重在指导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促进发展。要求每一次都有所侧重,力争一课一得。比如阅读一般的文学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准确地概括文本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结合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形象塑造、表达技巧等进行评析;根据文义合理推断和想象;对文本进行整合、比较、探究。
  (三)回归文本重品读。
  课本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的基础和依据,现在的语文学习强调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回归课本,是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但回归并不是要一味地重复。以课内文本的阅读感悟为例,在名家名篇上精雕细刻,比如学好《背影》中对父亲人物形象的分析,就可迁移至课外的文本品读,以形洞神,从传神的细节照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精选习题强训练。
  复习一定要结合一定量的练习强化训练,但特别要注意的是习题的选择不要漫无目的,甚至搞题海战术。教师要精选习题,从补缺入手,练习应做到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