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种方法让学生对物理作业情有独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燕朝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要力求贴近学生。”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我认为物理作业迫切需要进行“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人文化”的改革。
  1.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得到激发
  《课程标准》指出:“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为此,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物理问题,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体会到物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并结合社会热点,布置课外学习题目。如学完电路知识,要求学生能对手电筒、洗衣机、电风扇等用电器的电路检修。再如“自行车轮胎打气时越打车胎越硬,放在烈日下车轮可能会爆胎”,请对此现象中的因果进行分析。
  2.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分层次处理: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选做第一题,基础中等的学生选做第一二题,基础好的学生须完成全部三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学习基础得到保证,负担得以减轻,并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量力而行,从而使完成作业成为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但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问题1: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目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目有哪些?
  问题2:本次作业中,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你能分析出“症结”所在吗?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不做不会做的题目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不会有人抄袭他人的作业。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分析“症结”所在,培养了求实精神,提高了分析能力,摒弃了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问题所在也是成功。他们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3.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同种佳肴常食倒胃,时令鲜花才赏心悦目”。我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千篇一律的题目形式有些厌倦,就在作业设计上做了多种探索。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初学者由于生活经验往往导致错误的认识: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力停止作用,运动物体就会停下来,所以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以前我都采用正面讲解,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能接受正确的观点,但课后遇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实际问题时,又不知不觉成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后来我改用课堂辩论的方式,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概括出:“力是产生运动并维持运动的原因。”引出论题:“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同意或否定教师的观点,并举例说明理由。我坚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并且用演示实验支持这一观点。学生进一步用实例或实验反驳。我承认被学生“驳倒”了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即“运动无需力来维持,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指出要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科学的观察方法是科学实验加上科学的分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牛顿第一定律”,从而深刻理解定律的本质。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辩手们展示了自己的口才与素质,体验到了激情与智慧的碰撞。与课堂辩论同步,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转变为以师生共同建构,由新课程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式作业。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多样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物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形成了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科学素养。
  4.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得到升华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体会到生生合作交流的乐趣。
  (1)适时适度地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困生在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取得进步。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在作业中批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领悟‘龟兔赛跑’故事的哲理吗?”等批语。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敷衍了事的学生,只要出现一次比较工整认真的情况,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在作业中批上“认真是进步的开始。”“继续努力,你一定能让人刮目相看。”等批语。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语言风格、观念想法)。教师每一次批改作业,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人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解答疑难困惑,提出合理建议,分享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在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作业批改应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课堂中面批、优生助批,课堂内完成作业的由教师当堂面批,批完学困生的作业后帮助其订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参与作业过程,辅导评改。这样,教师工作量减轻了,有更充足的精力对作业精批精改或写评语。学生能从不同的批改方式中及时得到知识反馈的结果,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赏识,学生对自己的帮助,帮助学生后的愉悦,从而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作业的“四化”改革,增强了学生对作业的情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机会,获得了更多更广泛的交流机会,体验了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867.htm